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技术百科 正文

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测试及其应用分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2    来源:应安网

现象二:面罩雾气严重。佩戴某一品牌的空气呼吸器进行负重登楼测试过程中,在不使用气体吹扫情况下面罩内雾气较重,影响操作人员视线。

原因分析:面罩未进行防雾处理。

建议:供货厂家配备防雾处理后的面罩。

现象三:残气报警阀发出报警后供气持续时间短。在进行“负重登楼”和“匀速快步行走”测试过程中,个别品牌的6具6.8升空气呼吸器中有4具出现了残气报警阀报警后供气迅速终止(供气时间最长的也仅为1分05秒)的现象。

这一种异常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建议对此种品牌空气呼吸器的气瓶和供气阀进行检测。

四、测试结果的应用及实战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测试结果表明,较高劳动强度下(负重登楼),在残气报警阀报警之前,使用6.8升容量气瓶时,正常情况下至少可以使用13分钟,使用9升容量气瓶时,至少可以使用15分钟;在残气报警阀报警之后,无论使用那种容量气瓶均可以使用4分钟以上。掌握和了解这一数据对我们在实战中的科学应用十分重要。

(一)为指挥员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1、合理安排替换力量。在部署内攻作战时,指挥员应准确记录内攻人员的气瓶压力和进入时间,在其残气报警阀发出报警之前安排好替换人员进行替换,确保内攻人员的安全。

2、合理选择供气源。当参战人员人数少难以组织人员替换或不宜频繁更换前方人员时,指挥员应选择使用移动供气源或氧气呼吸器,延长供气时间,确保官兵自身安全。

3、合理选择内攻人员。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不仅与气瓶容量、劳动强度(空气消耗量)有关,也与使用人员的个人体征以及心理素质有着密切关联。在相同的作战环境下,不同体征和不同心理素质的队员,其氧气消耗量是不同的。

(1)身体素质:在测试前,首先对受测试队员的肺活量进行测试、记录,再跟空气呼吸器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肺活量小的队员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明显较长,肺活量大的队员虽然身体素质各有不同,但是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总体偏短。

在对耐力相近的队员之间进行对比发现,肺活量较小的队员体型总体偏小、偏瘦,也就是说在耐力相近的情况下,体型偏小的队员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相对偏长;在对同样身高、体重的队员之间进行对比发现,肺活量较大的队员在跑、跳等身体素质上显示较好,但是在测试中,并未发现身体素质较好的队员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就明显的短。以上结果要求指挥员在选择内攻人员时,排除技战术素养,仅以空气呼吸器使用时间来说,身体素质大致相近的情况下,应选择肺活量相对较小的队员;在不能确切掌握队员肺活量的前提下,首先选择的是身体素质好的队员,其次在身体素质相近的情况下应选择体型偏小的队员。

(2)心理素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遇到危险情况时,正常人都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和惊慌心理,并出现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加快现象。此时,即使是人为控制呼吸频次亦或是屏气不呼吸,其血液循环所需消耗的氧气量也远远高于平常情况下所消耗的氧气。但心理素质相对好的人或经历过心理训练的人,在恐慌之后会选择冷静,其心跳和呼吸会逐渐恢复常态。因此,指挥员在选择内攻人员时,应挑选心理素质相对较好的人员。

(二)为火场被困人员的逃生提供借鉴

担负内攻作战或救人任务时,当残气报警阀发出报警后,如何能保证内攻人员安全返回,是官兵十分关心的问题。是选择静坐等待救援,还是急速奔跑寻找出口,也或是均速快走,应根据现场的情况来定。

(1)出口就在附近且能准确找到情况下,可以采取奔跑撤退的方式撤至安全地带。参考数据:使用6.8升容量气瓶在进行负重登楼测试中,当在残气报警阀发出报警后,保持持续负重登楼情况下,正常的空气呼吸器最短供气时间达4分钟以上。

(2)返回路线能够记得或者能够摸索找出情况下,且行走时间在5分钟左右,选择均速行走是最合理的,其耗气量相对于急速奔跑来说也会大大下降,也便于队友营救。参考数据:无论是使用6.8升还是9升容量气瓶,在残气报警阀发出报警后,改变均速行走时,正常情况下的使用时间可以达到7分钟以上。

(3)返回路线被完全封堵或无法想起返回路线,建议使用对讲机向指挥员报告自己所处的大体位置后,保持静立状态,并打开呼救器,等待救援。参考数据:使用6.8升容量气瓶时,静止状态下,最长的使用时间可达10分钟以上。

以上只是提供可以参考的三种选择方式,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首先要保持冷静,焦急和恐慌心理只会造成呼吸加快并导致用气量的增加,从而缩短使用时间,无疑也就等同于降低了安全逃生的机率。

(三)正确使用他救接口救助被困人员

在浓烟或有毒场所进行内攻搜救过程中,当发现被困人员并准备实施疏散转移时,应正确选择是否利用他救接口帮助被困人员逃生。尤其是当施救人员所佩戴的空气呼吸器气瓶压力明显不足情况下,不宜摘下面罩或利用他救接口供被救者使用。这并不是自私不不自私的问题,也不是英雄不英雄的问题,因为当“舍已”却无法完成“救人”任务时,其“舍已”的价值除了令人感到敬佩和惋惜以外,其本身并没有太大意义。

(四)合理选择供气时机

在战斗的准备展开阶段,参战人员的空气呼吸器也佩戴完毕,供气阀已经完全打开,但呼吸阀应处于关闭状态。即使是在指挥员下达全面展开的命令后,参战官兵也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是否立即打开呼吸阀进行供气。在扑救建筑火灾时,一般来说,当空气中的烟雾不足以影响指战员呼吸时,应该暂缓打开呼吸阀;但在扑救危险化学品火灾时,只要进入危险区域,就必须打开呼吸阀,确保呼吸安全、顺畅。之所以强调要合理选择供气时机,是因为减少无效供气时间,就等同于增加了有效供气时间。这对作战来说,就意味着延长了阵地坚守的时间,也就是增加了一份胜利的希望;对消防员个人安全来说,延长了供气的时间,也就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

(五)合理分配体力

不同劳动强度决定着用气量的大小,人在疲劳状态下,其呼吸会加快,氧气消耗会随之加大。以射水姿势来说,按体力消耗大小计算,卧姿射水所消耗的体力最小,其次是立姿,再次是跪姿或肩姿。因此,担负灭火或堵截火势任务的人员,应合理选择射水姿势。同时,长时间的保持一种运动姿势,容量易出现肌肉疲劳,并由此而引起呼吸频率改变导致用气量增加。所以,作战小组内部人员不仅要合理分工更要相互协作,最大程度地保存体力。(安徽总队战训处 张 景)

 
关键词: 空气呼吸器

  • 下一篇: 九江消防中标吉林消防救援装备采购项目
  • 上一篇: SYN-FDF透气式防毒(防化)服评测分析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