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浅析抢险救援心理应激行为辅导方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9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四、抢险救援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灾害的危险性、紧迫性、震撼性和后果的不确定性是造成人心理应激的根本原因。这里所指的灾害是指重大的,突发性的,应激强度大的,让人手足无措的灾害事件。这种突发的灾害事故让消防官兵瞬间产生极度超负荷的身心紧张,机体内外平衡被打破,从而出现一些列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导致人的精神痛苦。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他原因给消防官兵带来的心理影响。

生理原因:据调查当前基层消防官兵年龄普遍偏小,其中战士平均年龄约在20岁,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加之战士多是在高中或大专毕业后入伍,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普遍较弱。此外,由于在重特大抢险救援任务中,困难大,救援持续时间长,在这种情况下消防官兵往往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吃饭、洗澡、睡觉、保暖基本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根据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在人的最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情况下,心理问题极易产生。

心理原因:不同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加之不同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同样的场景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在抢险救援现场由于死难人员的刺激、战友的死亡、救援任务的失败,造成的心理负担过重,压抑情绪扩散,形成弥漫性悲伤,会形成普遍的心理问题。现场不良的人际氛围也是造成心理问题另一重大原因。

社会文化原因:在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中,接受的教育必定不会相同,必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高有低。比如,屠夫家的孩子必然在血腥场面的反应比一般人的小的多,同样在养蛇家里长大的孩子对动物的抗拒心理比一般人要强的多。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地区、宗教、名族的差异对一个人的心理的影响。尤其是宗教,对一个人的心理影响极其重要。

五、关于抢险救援心理辅导的方法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少理论在实践上都得到了验证。但是选择一个适应消防战士群体的心理辅导方法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消防战士这一群体的职业特殊性。本人结合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事基层政治指导员的工作经验,提出抢险救援心理辅导几项可行性建议。

执行抢险救援任务前的训练:

1、做好心理准备训练,使官兵充分体验抢险救援现场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

2、加强团队训练,增强协作能力,增强配合信任。

3、搞好针对性的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利用日常政治教育时间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官兵能够从自身和他人身上发现心理现象,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认识、区分和分析,从而寻求如何客服自身心理问题的一个途径。

4、针对个体素质进行自我调控心理训练。加强在严酷环境下的训练,比如可以在暴风雨、严寒、黑暗等环境下进行心理、队列训练,以提高官兵适应特殊环境中的能力,磨练他们的意志。

执行抢险救援任务中的干预:

1、战前动员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研究证明,在重大灾害事故救援过程中,将思想政治工作同心理工作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因此,在救援现场适时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很好的提高全体作战人员的士气和必胜的信念,加强心理防御。

2、提供准确的信息,提高救援现场情况的透明度。在重大灾害处置过程中,由于自我保护和了解事件原委的本能,救援人员十分渴望得到准确的信息,对现场情况和救援进展的不确定非常容易导致救援人员焦虑。因此,在救援现场应随时通报现场情况,让每一名救援人员充分了解救援进展和现场情况。

3、实行轮换轮休制,以适应持续持久作战的需要。在地震、山地搜救和其他重大事故抢险救援中,救援持续时间长,对于一线作战的官兵必须实行轮换。所谓轮换,是指使每名官兵从事不同应激水平的工作。比如,低应激水平工作转到中应激水平工作,再转到高应激水平工作。

4、强化保障体系,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支队、大队心理工作骨干必须充分考虑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心理问题,并制定各种突发心理问题处置对策。

执行抢险救援任务后的干预

1、积极引导适度宣泄。抢险救援任务结束后心理工作骨干应该积极给予理解,安慰,引导官兵不做无克制的发泄,不有意压抑情绪。可以组织打篮球,引导向亲人倾诉,发挥宣泄室的作用,把官兵隐藏的情绪表达出来,减少心理负荷。

2、提供情感支持,转移注意力。对于在重大抢险救援中遭受心理创伤的人员,应建立由亲人,朋友,战友构成的个人危急应对系统,社会情感支持系统。适时的加以表扬,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由此引起的心理创伤

3、有效的干预方法。恰当、合适的心理干预对解决心理问题有着很重有的作用,根据抢险救援任务性质,可以采取一下几个方法:态度、合理的共情、心理教育、接触、适当的宣泄、放松技术、心理晤谈。态度、合理的共情等方法在我们日常心理工作中经常用到,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心理晤谈方法。心理晤谈,又称集体晤谈,严重事件应激晤谈。主要是在经历灾难后通过集体的交谈讨论感受来减轻压力、舒缓情绪的一种方式,在48小时以内进行效果最好。心理晤谈主要分为六个时期。第一个介绍期:参与者互相介绍,畅所欲言,组织者宣读保密的原则。第二个事实期,每个当事人描绘现场的情况,重构整个事件的真相,不留死角,消除误解,消除莫名的恐惧。第三个感受期,重新认识到整个事件,参与者真实的表达认识前和认识后的感情差别。第四个症状的描述期:参加者描述自己的症状表现,通过集体讨论,让参与者明白自己的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第五个辅导期:指导者介绍正常的应激反应的表现,讲解整个事件的过程,引导参与者自我识别症状,动员团队互相支持,探讨适应的方式方法。第六个恢复期:总结晤谈前五个过程,解答参与者存在的问题,提供保证,重申保密原则。心理晤谈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心理干预方法,在是用心理晤谈时我们应注意十不要:不要欺骗;不要盲目承诺;不要强迫回忆或说话;不要粗暴干预情绪;不要表现出可怜;不要试图取代他人;不要过度的给予;不要夸大自己的作用;不要造成他们内疚;不要对他所经历的事情充满好奇。

 
关键词: 应急救援

  • 下一篇: 惠州“十二五”拟投3亿组建海上应急救援队
  • 上一篇: 陕西“十二五”投资25亿 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