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警力发展与救援任务不协调
“人”是形成战斗力的根本因素,但由于受编制限制,目前,我国消防部队普遍存在着警力不足的现象,据统计,世界上发达国家消防人员占全部人口的7-8人/万人、中等发达国家是4-5人/万人、我国是0.9人/万人,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消防警力的增加,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加之抢险救援任务越来越重,公安消防部队始终在奉行“有警必出、有险必抢”导致消防警力发展与救援任务不协调。
3.3 战术创新跟不上抢险救援的要求
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队一直担负着以灭火为主的救援任务,抢险救援工作是一项崭新课题,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石油化工企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众聚集场所大量涌现,各种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开发利用,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而目前在处置这些灾害事故的战术研究上还比较滞后,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科学的体系。
3.4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大量装备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灭火救援任务的拓展,训练课目多,科技含量高,近几年一些从地方院校招收的大学生,他们往往因为对消防业务不熟悉,没有灭火作战经验,不会组织开展训练工作,而致使官兵体能、技能训练水平不高,战斗力较弱,实战经验不足。大多数的基层指挥员缺乏对侦检,堵漏、登高、救生、排烟、疏散、破拆、输转、洗消、防毒、排爆、抗震等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由于消防部队实行的是兵役制,征集对象的文化层次主要是高中、初中文化程度。虽然近几年部队增加了大量度的士官,使技术骨干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但由于服役年限的制约。大量的技术骨干未能如愿继续留在部队里,而新战士又对先进的装备不会操作、不敢操作;国外进口的装备外文说明和标志看不懂;先进的装备维修保养跟不上等,引进的先进装备设施只能给人参观,成了摆设,在抢险中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3.5 经费不足,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
抗震救灾器材装备多属于精密仪器,必须靠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才能正常运转。虽然《消防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务院领导全国的消防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是消防法没有明确规定经费投入标准,加之地区经济的差异,消防装备器材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青海等西部不发达地区,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和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消防部队抗震救灾的几点意见
4.1 建立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抗震救灾力量体系
从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特大地震的实际救援效果看,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缺乏针对性装备和专业训练,救援成效受到影响;国家地震救援队由于人员较少,只能对局部受灾区域实施救援。而拥有万余人的消防部队,由于平时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开展抢险救援训练,具有丰富抢险救援经验,在此次地震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是其他应急救援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整合行政资源,国家不宜再重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尤其是不宜建立功能单一的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整合现有应急救援力量,优化力量配置,形成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抗震救灾力量体系,并把消防部队建设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充分发挥其应急救援主力军作用。
4.2 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增加抗震救灾警力
一方面从消防部队内部予以解决。按照基层消防站建设的标准,增加基层中队的人员配备,尽可能地减少非战斗人员的数量,相应地增加基层警力。首先,加强现役与地方公安灭火警力的充实配备,并征召政治、身体条件好且具有一定消防知识、技能的人员加入到现役消防队伍,这是增加消防警力的主渠道。其次是加快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建设的步伐。发挥两种队伍预防和先期控制灾害事故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社会现有救援资源、装备,大型和特种灾害事故的处置工作,如化学危险品泄漏,往往需要众多的人力与技术支持。因此,在抗震救灾中,组建一个包括公安、消防、医疗、交通在内的联合行动、协调作战的专业抢险救援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
4.3 提升消防部队抗震救灾专业技能
紧密结合地震救援和灭火抢险的实战,提升消防部队抗震救灾专业技能。要尽快制定适应消防部队现状的、科学的、规范的应急救援训练大纲和教材,按纲施训。要加大科技练兵含量,开发和引进模拟训练软件,构筑智能、技能、体能“三能合一”的专业训练体系。大胆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应急救援经验,充分运用灾害管理学、公共危机学等学科知识丰富应急救援内涵,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应急救援理论体系,革新训练和施救方法,实施人性化救援,提升科学救援水平。要加强协同战术训练。在实战的氛围下,检验部队战斗力。要经常深入实地,熟悉情况,根据灾害特点模拟推演,进行实战演练,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切实提升消防部队抗震救灾能力。
4.4 增强专业力量和高新装备 确保了消防部队的尖刀作用
我国消防装备的大力提升和消防特勤队伍的组建使消防部队拥有了其他救援队伍无法比拟的专业和装备优势,加之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和各类灾害处置的实践,消防部队成为了攻坚克难的尖刀部队。人和装备是形成消防部队灭火战斗力的基本因素,在抢险救援战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当根据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需要,着眼于抢大险,救大灾,加强消防部队人员防护、生命探测、起重起吊、撑顶、破拆挖掘、供电照明、医疗急救等装备配备,提高部队救人、排险等实战能力。同时要根据区域灾害事故特点,选择适当地点储备洪涝、地震、山体滑坡、冰冻雨雪、危险化学品等灾害事故处置装备物资,以满足区域应急救援的需要。应从根本上寻找解决的办法,解决装备落后和不足问题,从长远考,要将有限的资金投了到消防装备建设中。
参考文献:【1】杜兰萍 沈友弟 厉剑 倪照鹏 赵永利.《我国消防安全形势、差距和对策研究》【2】五和平.《谈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的若干问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实施。【4】吕欣驰.《论城市火灾与灾害事故等级划分和灭火救援力量出动预案编制》【5】蒋正林 李树 高锦田《公安消防部队高等学校毕业生入警培训教材》【6】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特勤站装备配备标准》(试行)
(作者: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