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应急救援保障物资储备体系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3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核心提示:应安网讯:“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后,消防部队跨区域大规模调动增多,部队综合战勤保障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事故突发后,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战勤保障物资的集结投送,成为了当前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一大难题。

近些年来,各类洪涝、地震、山体滑坡等野外灾害事故不断增多,公安消防部队承担的应急抢险救援任务也随之变得艰巨繁重,跨区域增援调动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后,消防部队跨区域大规模调动增多,部队综合战勤保障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事故突发后,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战勤保障物资的集结投送,成为了当前部队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一大难题。

一、建立和完善战勤保障物资储备机制是部队完成跨区域作战任务的迫切需要

加强战勤保障物资储备,是保障公共消防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的突发性、关联性、敏感性不断增强,对公安消防部队完成远距离、大规模调动作战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短时间内要完成上万人的保障物资集结、投送,困难很大。部队如果因为物资集结延误时间,或是因为物资保障不充分影响战斗力,就会直接或间接加大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害,影响整个应急救援作战部署。很多时候,战勤物资还直接关系到消防官兵的安全防护、体力保持、后援支持、技战术运用,乃至战斗精神和信心。

加强战勤保障建设,是促进部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近年来消防部队所担负的职能任务从原来以火灾扑救为主,逐步向承担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多种灾害救援职能拓展,部队由过去单一的城市作战逐步转为了城市、野外两种不同环境的作战,现有的消防战勤应急保障机制已明显不能适应这一作战环境的重大转变,如何大力提升部队远距离、跨区域战勤保障水平,是适应消防部队职能拓展的客观需求,是推进消防部队多功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立社会化战勤保障机制,有着诸多的有利因素。建立社会化战勤保障机制,是消防部队立足实际、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需要,有了强大的社会后援,就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确保一旦出现突发性重特大事故,能迅速地、有条不紊地完成大量战勤物资的集结、头栋,将各种战备物资及时送到战斗第一线,保证消防灭火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样既有利于节约成本,加快部队现代化建设;又有利于短时间内提高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确保作战全局的胜利。

二、大规模储备战勤保障物资遇到的难题

现有的战勤物资储备体制与跨区域遂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当前,部队现有的战勤保障体制,基本上是按照能够满足短时间灭火救援需要而设定的,更多的是依靠部队自身建设、自我储备,没有很好的利用社会资源, “重生活、轻战备”的问题依然存在。部队战勤物资储备标准不高、储量不大,支队以下单位战勤保障物资储备更少,距离跨区域作战需要相差较远。

部队自身战勤物资储备能力与跨区域大规模调动任务不相适应。一些大的灭火救援行动,由于现场险情威胁、交通破坏、撤退需要等种种原因大型交通工具无法抵达,而把现场一线所需的救援工具、空气瓶、照明灯具、饮水、食品以及各类大型器材等运送到作战前端,难度很大,基本上目前靠人工运送,造成物资的组织运送随意性较大,程序化不高,运送工具参差不齐、不能适应任务需要。

三、实现社会化战勤保障物资储备的几点思考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战勤物资保障机制。根据部队人员规模、可能的作战任务实际需要,明确战勤保障物资管理机构的职能、职责范围和编制配备,和地方社会单位的物资储备、大型物资仓库、修理、医疗、器材油料供应等部门、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积极联动的综合型战勤物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节约物资储备成本。

依托社会大型仓库设立若干应急装备物资储备点。社会仓库其储备的饮用水、食品、维护保障器材、消耗性备件(锯片、过滤罐等)、住宿用具等数量大、储量丰富,可以和这些物资储备点建立长期的应急保障协议,确保仓库内随时物资充裕,适量恒定,并按照储量大小进行分级、分类。一些装备物资还可以在平时统一存放在标准的空运型模快化集装箱,并以颜色区分用途,以备紧急调运。各储备点按物资有效期进行轮换,确保物资质量

建立社会联动的机动运输投送机制。部队可以尽量依托地方汽车运输企业,相互间形成“集中调度,彼此呼应,灵活机动,相互增援,协同保障”的联动机制,确保跨区域增援作战随时有车、有驾驶员、有车辆维修人员,确保物资能够紧急运输,跨区域应急救援的后勤运输补充及时到位。与航空公司、铁路建立应急物资运输协议,确保战勤物资、器材和给养能及时快速补充到作战一线。

建立和完善综合性社会化战勤保障体系。根据战勤物资集结、运输和保障实际,与地方车辆、装备维修厂建立部队跨区域作战应急保障协议,充分发挥社会联动作用,切实提高大型火灾和救援现场车辆的战勤保障水平。与地方民政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在特殊情况下,能够让部队随时获得帐篷、食品及御寒的保障物资,确保部队及时完成随行任务。

 
关键词: 应急救援

  • 下一篇: 佛山拟建综合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库
  • 上一篇: 我国现行综合应急救援机制的弊端与完善建议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