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1、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如紫色砂页岩、泥质岩、红砂岩、板页岩发育而成的抗蚀性较弱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从而形成山洪灾害;2、人类活动因素。山区过度开发土地,或者陡坡开荒,或工程建设对山体造成破坏,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天然植被,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的不断被侵占,河道严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3、气象水文因素。副热带高压的北跳南移,西风带环流的南侵北退,以及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的辐合交汇,形成了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而形成洪水。据统计,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
(七)什么叫汛期
汛期是指在一年里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的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1、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明显涨水现象称为春汛(也称为桃花汛)。2、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3、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称为伏汛。4、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汉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八)降雨量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降雨量等级的划分,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标准。
气象部门:降雨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单位用毫米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称降雨强度。降雨强度用降雨等级来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等级 强雨
12小时降雨量
24小时降雨量
小雨
R12<5
R24<10
中雨
5≤R12<10
10≤R24<25
大雨
10≤R12<30
25≤R24<50
暴雨
30≤R12<70
50≤R24<100
大暴雨
70≤R12<140
100≤R24<200
特大暴雨
140≤R12
200≤R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