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消防部队担负灭火和应急救援任务十分繁重,一场大火或是一次重大应急救援需要调动多个中队联合作战,就形成了人多、车多,需求物资多的一个特点。那么,如何保障一线救援队员有充足的精力投入战斗,以及油料、灭火剂的不间断的供应,这就给消防部队后勤保障部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结合淮安发生的“11.4”山鹰鞋城火灾,谈谈后勤综合保障体系在灭火救援中的重要性。
一、重要火灾现场后勤保障的特征
(1)重要火灾现场的复杂性决定后勤保障工作的综合性。“11.4”火灾发生在地下仓库,主要是堆放鞋子、衣服等易燃物品,发生火灾后极易释放出浓烟及产生高温,现场救援人员易造成缺氧、烫伤等事故发生,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包括个人防护、通讯、备用装备、伙食供应、医疗保障等在内的综合性后勤保障体系,以满足复杂火场后勤保障的需要。
(2)重要火灾现场的复杂性决定后勤保障工作的繁重性。“11.4”山鹰鞋城火灾发生时,到夜间最低温度为4℃,灭火时间长达24小时,火灾扑救具有危险性、复杂性、持久性,稍一疏忽,消防车、泵的燃料和水、灭火药剂以及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照明通讯设备等随时会出现中断现象,同时一线战斗员要忍受疲劳、饥饿、寒冷的煎熬。这决定后勤保障工作者必须根据火灾现场形势的变化,适时、持续地把各种物资送到火场,确保人与车辆及装备以最佳状态持续地投入到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之中。
(3)重要火灾现场的复杂性决定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当重特大火灾发生后,指挥中心将第一时间调集众多力量到场处置,现场将面临气候、地理位置、燃烧物性质、参战官兵心理素质等等复杂因素,作为后勤保障工作组,虽未直接参加到灭火救援中来,但必须考虑到火场的全面,这样才能未雨绸缪,做到前方需要什么,后方能够及时提供,以确保前方灭火不间断,为成功扑救火灾奠定坚实基础。
二、综合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意见
(1)建立健全火灾灾害现场综合后勤保障组织网络。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要第一时间与地方联动部门形成强有力的综合后勤保障网,即灭火物资供应、饮食供应、医疗卫生、事故单位、环保、建设、供水公司等单位骨干力量组成的后勤保障网。同时,消防部队相应组成后勤保障网,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负责前方官兵保障工作。组织网络建成后,应加强相关单位的联系,建立健全后勤保障例会制度,随时掌握各单位相关人员的变动的情况,做好随时供应灾害现场急需的装备物资和,以保障灭火第一线的需要。
(2)加快战勤保障体系建设。“11.4”山鹰鞋城为地下仓库火灾,这给灭火官兵带来极大的困难,一线温度很高,官兵易自我射水保护,这样战斗服将全部湿掉,但出来后,天气寒冷很容易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长时间灭火作战,同时要及时提供大量饮用水、食物、毛巾等,车辆长时间的投入使用,容易发生车辆损坏、车辆缺乏燃料等突发情况。这就需要后勤保障组负责解决各后勤保障小组的工作用车,并将灭火药剂,燃油和润滑油、充气设备及其他备用物品运送到灾害现场,并及时开展工作;负责灾害现场的餐饮保障,并在冬天提供干燥御寒衣物、联系洗浴等服务;并且配合地方医疗急救中心提供灾害现场的医疗救护服务。
(3)制订详尽的符合救灾现场的后勤综合保障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根据灭火作战计划,制定战时的饮食、油料、灭火剂、医疗等方面的后勤保障计划,做到人员落实,分工明确,并事先选定好各项后勤保障的最佳位置,要落实各种车辆、燃料、器材装备、灭火药剂和被装伙食等、物品到场后的停放位置,并标上明显的标志,便于参战人员的调用。一旦发生火灾,需要时则一切按预案进入战斗位置,随时听从指挥部的调遣。
(4)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灭火救援后勤保障工作的正规化。首先要强化当地政府在灭火救援中的职能作用,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并指挥灭火救援行动,灭火救援的后勤保障离不开政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要依法落实政府在灭火救援活动中的主体责任,依靠政府统筹社会资源,解决灭火救援现场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其次要规范灭火救援后勤保障机制,将灭火救援保障工作纳入后勤保障序列,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政策,规划各级各类火灾现场的后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