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地震灾害跨区域救援工作的探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4    来源:应安网

三、救援技战术

特大地震灾害跨区域救援时,公安消防部队和省市级地震救援队作为专业救援力量,必须发挥与解放军、武警部队不同的救灾专业性,综合汶川地震实际救援的特点,主要的技战术可以分为:

1.搜寻盲点。在倒损建筑达80%以上的一片废墟之中,在前期当地群众和先期到达的部队已经实施初期救援以后,必须深入建筑内部,分析建筑倒塌的规律,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蛇眼探测仪等侦检手段,重点在房间、楼梯间、承重墙、衣柜、桌子附近,找寻被困人员。在搜寻过程中,救援人员要科学划分责任片区,不能重复搜寻,浪费人力。

2.喊话配合。由于携带装备不足,各救人小组要尽可能发挥半导体话筒的作用,通过在现场的喊话,一方面让被埋压的人员能够听到,增强活下去的信念,并积极配合救援人员搜寻和现场救人。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喊话,使周边的群众闻声前来提供线索,帮助找寻人员和配合救人。

3.组合装备。在现场搜寻和救人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装备的组合作用,形成整体合力,从而充分有效发挥现代装备作用。在发现被困者线索后,一是视情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蛇眼探测仪等,确定人员的死活和大体埋压位置。二是视情利用凿岩机、剪扩器、铁锤等破拆承重墙、承重梁、预制板;三是视情利用钢筋速断仪、切割机、便携式万向切割器、氧气或乙炔或丙烷切割器、液压组合破拆器材切割建筑中的钢筋、楼梯铁扶手;四是视情利用起重气垫、液压撑杆撑顶重物,撬开建筑缝隙,开辟救生通道;五是利用发电机和照明灯在夜间照明,利用头灯和强光照明灯在建筑内部照明。

4.平行打洞。在倒塌的多层或高层建筑内,如发现有被困生存者,一般都是从倒塌建筑人员被埋压处的周围平行位置,寻找最接近、最便捷的孔、洞作为救生通道的突破口,再利用各种破拆器材打洞进入。一般不采取从建筑顶部自上而下的方法,全面破拆进入。因为在无起重装备的情况下,自上而下破拆救人往往耗时过大,虽然安全,但工作效率低下。

5.支撑加固。在各种剧烈余震不断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打洞深入倒塌建筑内部救人,为防止二次倒塌,造成官兵和被困群众的伤亡,要采取科学措施对破拆出的救人通道进入支撑加固。加固的方法主要是硬物支撑和建筑材料堆砌,具体材料可以通过就地取材的方法进行,如利用砖块堆砌,利用倒塌的断墙、水泥预制块堆砌;可利用切割锯就地破拆钢管、钢柱支撑,利用机动链锯破拆木梁、木板进行撑顶,利用木质材料进行支撑加固。国外地震救援队平时经常开展此科目训练,因而组合撑顶的方法和途径较多。  
  6.隧道挖掘。在对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倒塌后的一、二层被困群众救援时,可以结合地形地貌从地下挖掘隧道,直接挺进到被困人员的大致位置,然后向上打通出口进入人员被困位置,再通过隧道将人员救出。此种的方法的前提条件:一是事先探测位置表明,被困人员大致在地下一至二层,自下而上救人方便;二是被困人员位置与路边距离不远,选择破拆洞口距离人员被困位置较近,隧道挖掘工程量不大;三是倒塌建筑地下土壤和地质条件适合挖掘,挖掘挺进速度较快,同时便于向上突破救人。

7.医疗辅助。由于到场救人较晚,营救被困人员时,一定要配合采取医疗辅助手段,延长被困者的生命,争取更长的营救时间。在开辟救生通道接近被困者之后,要立即安排随队军医对被困者进行输液和输氧、止血;在将被困者的长时间埋压的四肢从重物下救出之前,一定要对未被埋压的肢体部分进行捆扎,防止人员长时间的挤压伤害的负作用,即:人员救出后,肢体长时间挤压伤害位置所蓄积的有毒物质向身体其余部分扩散,造成二次伤害。

 
关键词: 地震救援 救援装备

  • 下一篇: 新品推荐:HWJXS-II型电动排爆机械手
  • 上一篇: 新品推荐:快速急救支撑架系统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