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进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现场后勤保障的建议
1. 科学配备与研发装备器材,适应灭火救援现场需求
公安消防部队在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战斗中,物资器材消耗量都比较大,补充要求也较急,不同的灾害事故对器材装备的需求也不同。因此,要针对辖区各类灾害事故特点,及地理、气候重点研究,以《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为依据,合理确定器材装备数量和结构比例。为使消防装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真正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消防装备建设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一致。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配备消防器材装备,不可能仅限于配置规定的器材装备数量。抢险救援数量多、任务重,除配齐常规装备外还应加大与之灭火救援对象相一致的特勤装备的配备,以适应灭火救援的需要;对于人员少、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放宽要求,根据标准配齐常规消防执勤器材装备即可。
消防部队在极端复杂环境下抢险救援,一些外在的环境因素制约了器材装备的实施,严重影像救援行动展开。考虑复杂的地形地貌因素(包括城市马路、砖砾地面、林草地、水面等、),可研发采用轻型的全地形车辆。考虑到立体输送的需要,如高层建筑火灾,大型石化火灾等,可研发配备水带提升机、远程供水系统等灭火剂输送装备。
2.掌握基本救护技能,确保及时施救
2005年10 月12日,我国的公安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灭火救援现场紧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指出“公安消防部队官兵在灭火救援战斗中,对于发现受伤人员要及时、安全有效地将其抢救出危险区,在医疗机构未到达现场的情况下,要由经过培训且具备急救资质的官兵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消防官兵应针对不同的灾害事故、战斗类型规模及可能持续的时间,预有准备,合理使用和组织医疗救援力量,采取具体的防护和救治措施。消防部队在灭火应急救援中要重视现场的医疗救护工作,要把现场救护保障训练纳入灭火、救援、救护一体化训练中,要求消防指战员必须掌握现场的救护技能,在现场要第一时间开展救护,确保救护现场医疗保障和伤员人身安全。
3.提高单兵自我保障,加强消防部队炊事人才建设
大规模跨区域应急救援存在的不可预见性及消防部队体制等现实状况,后勤保障难以像解放军那样做到“先行”或“同行”,往往滞后于救灾行动,因此,提高部队单兵自我保障能力势在必行。在加强后勤保障储备工作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单兵携行背囊的物品配备和储存,制定单兵携行背囊配备指导意见,确保部队紧急出动时,参战官兵携带必要的生活物品及装备。
消防部队应定期或不定期为各基层单位培训若干名炊事员,作为两用人材培训一部分。也可对后勤政工、防火等干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抽取部分培训,储备人材,以备需求。并对这些人员定期集合,进行野炊集训、考核。平时这些人员分散于各单位是战斗员,防火后勤等人员,一旦有大的灭火救援现场需要保障,迅速集合,开往现场进行保障。
4.健全灭火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消防部队信息综合化集成建设
灭火应急救援时的通信保障我们可以结合实战特点,根据经济能力,采取梯次配备,多层次保障:总队、支队全勤指挥部应成立专职应急通信保障小组,以保证信息化条件下灭火救援通信指挥;战勤保障大队、特勤队应建立通信保障分队,以保证跨区域灭火救援作战应急通信;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的日常训练和拉动演练,确保在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时,快速集结、遂行出动、遂行保障;加快消防部队信息综合化集成建设,实现同一类型或体制的系统及设备间要能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达到相互正常通信的目标,形成综合集成的消防通讯新体系,确保灭火救援和大型勤务等需要。
参考文献
[1]秦立朋,张学魁.消防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应急救援,2008(6)
[2]姚培友.浅析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后勤保障[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9)
[3]陈征山;赵恒;龚强;白仙富;余庆坤. 云南地震应急现场后勤保障工作初探[J].中国应急救援,2010(1)
[4]张选杰;刘贵阳;孙现富. 走进二炮后勤最前沿[J].瞭望,2010(44)
[5]徐波.对火场供给保障工作的思考[J].柴大木开发研究,2008(2)
[6]吴炳成.特大灾害事故现场后勤保障探析[J].武警学院院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