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数据中心 正文

地震的原生灾害及次生灾害—《灾害救援预防手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1    来源:应安网
核心提示:应安网讯:地震瞬间造成大批人员伤亡。短短几秒钟,大批建筑物倾塌,成百上千甚至数万、数十万人顷刻之间被压在废墟之中,头破血流、断手断腿,场面惨不忍睹。

二、地震的原生灾害及次生灾害

(一)原生灾害

(1)地形地貌剧烈变化。破坏性地震可出现地质断层,地裂缝,地面倾斜、隆起、塌陷以及房倒屋塌,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社会财物的损毁。

(2)瞬间造成大批人员伤亡。短短几秒钟,大批建筑物倾塌,成百上千甚至数万、数十万人顷刻之间被压在废墟之中,头破血流、断手断腿,场面惨不忍睹。据参加当年唐山救灾部队资料,地震致人受伤的部位统计如下表(表4-1)。

  表4-1 地震时人体受伤部位的统计表

  受伤部位  医院(%)  地震现场(%)

  头面部   8.1      10~15

  胸背部   12.1    11~16.2

  腹 部  1.6   3.6~4.0

  骨盆部   14.7    4.9~13.5

  四 肢  40.3    21.4~37.1

  脊 柱  15.3    10.2~14.8

(3)给人巨大的精神打击,诱发各种应激性心身疾病。地震中不乏因心脏病或休克致死的。震后急性应激性反应,使灾民们普遍出现焦虑、抑郁、恐怖、躁狂等病态心理行为。

震后迟发性应激性反应是即使灾害已经过去多年,灾民们依旧存在失眠、噩梦、触景生情不能自拔等许多心理行为障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由于灾害应激作用,诱发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道溃疡、妇科疾病等十分常见。

(二)次生灾害

常见次生灾害:地震除建筑物倒塌造成直接伤害外,还可能引发诸如火灾、水灾、海啸、沙土液化、滑坡、泥石流、漏电电击、毒气泄漏、细菌扩散、放射性物污染及灾后瘟疫蔓延等次生灾害。次生灾害不仅加重原生灾害的灾情,其破坏力、杀伤力甚至可能超过原生灾害。

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中,50多处起火,大火烧了3天3夜,火灾造成的损失高出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的3倍。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中,直接死于地震中的人不过千人,但震后仅半小时灾区发生火灾200余起,加之狂风大作,大火烧死的人近6万。

1933年四川叠溪发生7.5级地震,崩塌物堵塞岷江,造成堰塞湖“坝体”垮决,洪水水头高达20米直冲下游,200公里地段内死亡2500余人。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虽然预报成功,紧急实行了人员疏散,但因“防震棚”简陋,难以抵御数九寒天的严寒,以致6578人冻伤、372人冻死。

燃气毒气泄漏、细菌扩散以及放射性物污染,是城市发生地震后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虽然国家对这类次生灾害都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不过在地震发生后的条件下,处理会格外困难,后患更大。

“防患未然”对防范次生灾害的意义:凡事都是事在人为,1998年1月10日在河北省张北地区发生6.2级地震,同样也是数九寒天房倒屋塌,加上塞北高原的寒流袭击,气温降至-30℃,所幸的是事先已有应急预案,并得力地实施了有效的抢险救灾措施,结果没有冻死一人。同样在防震棚中取暖,由于有严格的防火措施,也没有发生大的火灾,更没烧伤烧、死一人。

唐山大地震后,当时正值盛夏又曾下过暴雨,按以往情况,瘟疫发生已在所难免。但由于卫生部门及时采取了严格有效的隔离、消毒和各种积极的防疫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灾区疫情,避免了瘟疫的发生,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

 
关键词: 地震救援

  • 下一篇: 地震灾害的救援要点—《灾害救援预防手册》
  • 上一篇: 地震的成因与预防—《灾害救援预防手册》节选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