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地震救援安全策略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2  

(3)救援队的能力

①个人的能力

作为一个已经被破坏的地区,地震灾区缺少食品以及饮用水,所以需要保障人员的支持;对幸存者的压埋地点进行结构评估,需要结构专家的支持;救援队内的指挥和协调需要通信人员的支持;遇到有害物质的泄漏,需要有害物处置的专家支持;在救援队进行搜救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受困者进行医疗急救或者当有救援人员受伤时,就需要医疗人员的支持。在地震灾害的救援当中,救援队应该具有搜索、技术支持、救援、保障以及医疗等等方面的职能。、完善的岗位设置、合理的人员结构,能够大大地提高救援行动效率以及安全性。作为救援队中的一员,救援队员的个人能力也是影响救援行动和救援安全的因素。而救援队员的能力是6个方面(即体力、经验、知识、技能、心理以及训练)的综合体现,能够影响了救援行动的进行以及救援的安全工作[8]。

②装备能力

在现代的建筑里,很多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等作为建筑物的材料。所以,在现代意义的救援中,需要许多的大型设备来实施救援,比如起重机。一方面,这些设备能够给救援行动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能够保障救援时的安全。但是,不论救援队拥有了多少的装备,能够带到灾区现场的装备才算是可以用来救援的装备。因为机动方式等原因,救援时所携带的装备数量总是很有限。救援队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装备有效的使用时间以及持续时间,为今后的救援工作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③综合能力

救援队的综合能力包括了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合作能力等,不仅仅影响到了救援工作的开展,还影响着救援时安全工作的开展。

地震救援行动安全的策略研究

区域控制

救援人员在开展搜救的工作之前,应该将搜救区域设置为禁区,设置一个只有搜救队伍以及其他的救援人员才能够进入的工作区域,并且保证相关的救援人员安全。由于搜救的现场可能会发生坠物、二次坍塌以及其它的危险情况(比如余震等等)。这个区域应该限制只有搜救队中负责搜索以及进行救援工作的救援人员才能够进入。未经许可而进入这个区域的搜救人员,必须留在这个区域以外。在建立搜救工作点的时候,应该首先完成以下的设置。一是,出入的道路。事先先规划好一条清楚的进出道路。应该确保人员、装备、工具以及其它的后勤需求能够顺利的出入。此外,对出入口应该进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幸存者或者受伤的搜救人员能够迅速的撤离。二是,紧急集合的区域。这是作为搜救人员在紧急撤退的时候的集结地。三是,医疗援助区。这是医疗小组进行手术以及提供其他医疗服务的地方。四是,人员集散区。暂时没有任务的搜救人员可以在这里进行休息与进食,一旦前方发生什么险情,这里的预备人员可以马上的增援或者替换。五是,装备集散区。这是一个储存、维修以及发放工具与装备的地方。

结构安全评估

为了能够保障救援队员、搜救犬、救援设备以及被困者的安全,在一定安全的条件下,能够开展高效且有序的救援行动,进入救援场地之前,应该开展评估与勘察的工作。此项要求是根据评估与勘察的一般程序以及工作内容提出的。结构安全评估要求对救援工作的场地和它的周边环境进行危险性的评估,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救援队员、搜救犬、救援设备以及受困者的安全,在一定安全的条件下,才开展救援的行动。结构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一是,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救援行动的影响程度。二是,周边被破坏的建筑物由于承重体系的破坏,在余震以及救援措施实施的过程当中可能产生的二次破坏对救援行动的影响。三是,现在与周边的危险品以及危险源在地震过后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危险性,以及它们在救援措施的影响下,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的危险性。在对建筑物进行评估的时候,应该综合的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层数、用途、基础类型、承重体系、坍塌类型等,以及施救的措施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等等因素。而评估的结果应该作为救援行动方案的制定依据[9]。

个人防护

对于能移出救援现场的危险品,比如液化气瓶和化学试剂瓶等等,应该在有防护的前提下,对危险的物质进行移除。对于那些不能移出救援现场的危险品,应该首先考虑它们的危险性是否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救援队是否配备了足够的处置设备以及个人的防护设备,来保证救援工作开展的安全性,否则,就应该做出警戒标记,禁止进入危险区内。对于可以控制的危险源,应该通过洗销的方式,来降低它们的危险性,再进行隔离,从而避免了救援队员接触到这些危险品。比如,已经发生泄漏的化学试剂和燃油等等,都应该采用吸附剂进行覆盖,并且划定隔离的区区域,在建筑物的入口处,增加危险信息的标记。对于在污染区工作的救援人员,应该注意自身的防护水平,比如佩戴护目镜、防毒面具、防渗手套或者正压呼吸器等等,防止皮肤和危险品进行接触,或者吸入超过了安全范围的有毒气体。如果存在燃油泄漏或者可燃气体泄漏的情况,应该使用无火花的救援工具进行作业。在救援过程中,对可能沾染了危险品的救援工具以及个人防护装备还应该及时的洗销。

排除险情

一是,关闭因地震灾害而造成的漏电、漏水以及漏气等管道的阀门,有效地处置危险化学品的泄漏事故。二是,对悬而未落或者有塌落迹象的断壁残垣,应该先清理,防止对救援人员在救援行动当中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三是,遇有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和稀释、筑堤引流以及堵漏排险等措施进行处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结构加固

救援人员在进入坍塌的建筑结构内部之前,应该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评估,确保建筑结构暂时稳固,才能进入。在必要时,应该事先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进行支撑、加固或者部分拆除等等。救援人员进入坍塌建筑物内部的时候,尤其是在大跨度的空间内进行救援的时候,行进的路线以及作业点必须选择靠墙或者靠梁等有支撑构件的地方,并且时刻地保持警惕,尽量地避免在大跨度构件的中间部位进行行动。不得爬上受力不均的部位,比如受损的建筑阳台、楼板和屋顶等。由于这些部位随时都有发生垮塌的可能,对于这些部位的被困人员,可以利用举高车辆,来进行救援。

防止次生衍生灾害

地震救治是为了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的蔓延和扩大,是一个减少损失的对策,它的重点是限制次生衍生灾害的蔓延,迅速地抢救由次生衍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并且有效地治理由次生衍生灾害所造成的危害。针对不同地区,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防止与减轻地震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1)对于工矿企业中的易爆、易燃物质,应该严密的监视。地震时,一旦发现易燃气体的溢出,应该立即进行组织抢救。

(2)对于大型水库和堤坝等,应该预先做好防震的检查,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的进行加固。居住在水库下游的灾区,在余震发生的时候,要严密地注视堤坝的安全情况。如遇有险情,除了组织力量进行抢救之外,还要迅速地向安全地带转移。

(3)对于大型的化工企业,在灾后应该做好工程的加固,严密的监视,时刻预防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并且做好应急的预案。一旦发生余震,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

(4)大地震如果发生在山区,由于山崩塌方等原因,可能出现河道的堵塞。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疏通,以免造成水灾。

(5)在山区,还应该远离悬崖峭壁,以免山崩和塌方时伤人。而且还应该离开大水渠以及河堤两岸,因为这些地方很容易发生比较大的地滑或者塌陷。

(6)对于城区的居民,应该多进行地震的科普宣传以及地震的应急演习,从而提高群众的自救以及互救能力,及时地引导与疏导群众,并且做好震后的救助、救援。对于次生衍生灾害应该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将其作为地震灾害链条中关键的一环,进行严加地防范,仔细地排查隐患,做到责任到人。同时,在不断地总结地震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防震减灾的体制以及法律法规,并且做好应急的预案,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水平。提高房屋以及生命线系统设施的抗震能力,加强抗震救灾的能力与医疗水平,确保灾区人民足够必要生活物资的供应,能够地有效防止地震带来更为严重的次生衍生灾害。还应该充分地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及时地且充分地向人们广泛的宣传有关次生衍生灾害的知识以及防灾避灾的办法,提高居民面对灾害时自救与互救的能力[10]。

地震灾害救援是需要多技术融合、多学科参与以及有效的行政管理系统。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的危险系数很高,救援人员在进入坍塌或者濒临坍塌建筑物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救援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对这些危险因素的认知,救援队伍的管理层也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救援队伍中,配备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救援行动中的参谋,采用一切必要的防范措施,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关键词: 地震救援

  • 下一篇: 北斗卫星:地震救援中的“超级装备”
  • 上一篇: 新品推荐:美亚八旋翼无人机系统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