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存在急躁冒进的思想。实施抢险救援行动中,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时间跨度长,消防官兵在心理上打持久战的准备充分。往往在一般性的交通事故抢险救援中,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官兵思想上往往会出现急于求成的情绪,经常是欲速不达。另外,因对救援行动的危险性程度认识的差异,官兵一定程度上存在轻“敌”思想。表现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不强,不按规范操作;不听从命令、服从指挥,随意行动,草率行事;对抢险救援的难度估计不充分,思想准备不足。例如在处理马蜂窝之类的社会救助上,还发生了被毒蜂蛰死的安全事故。
三是存在疲软消极的思想。因平时思想教育还不彻底,法制宣传不到位,导致官兵对为什么开展抢险救援、社会救助行为存在模糊意识,对抢险救援与消防部队发展之间的联系不明确,对抢险救援与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关系不明白,导致了基层部队部分官兵思想认识不位。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抢险救援、特别是社会救助行为的不主动、不积极;二是接到出动命令后拖沓,出动不迅速;三是在抢险救援现场作风不紧张或紧张不起来,行动迟缓无力。
三、抢险救援行动的战斗力生成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坚持落实好经常性思想工作制度。建立《战士个人思想情况档案》,利用班务会每周收集抢险救援思想、心理问题,并随机作出处理。要重点对三种对象建立谈心交流制度:一是抢险救援前过分紧张的官兵;二是对参与重大抢险救援中,处在一线位置,受到现场惊吓的;三是对参与重大抢险救援后,出现心理问题征兆官兵。在每季度政治工作例会中,对官兵思想和心理情况区别分析。要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经常性思想教育。在教育日,要重点针对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对官兵开展专题教育。组织官兵走进心理行为训练场,到医院解剖室、停尸房进行参观,请心理专家围绕实例开展一事一课教育等。要将抢险救援现场的官兵思想、心理、表现等纳入战评总结。上级部队要及时推广基层单位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二是针对抢险救援特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用好“表率作用”法。如有党、政、军领导到现场看望慰问官兵时,要把上级的关怀及时传达给官兵,激发战斗力。在抢险救援现场,干部的行动表率作用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要求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哪里最危险,哪里就要有党员干部身影。经验丰富的班长“骨干”应与新同志结对,用行动影响示范新兵,增强团队信心。用好“现场鼓动”法。政工人员要根据现场任务和面临的形势,适时提出简单有力的战斗口号,以现场广播或喊话等形式,鼓舞士气。通过宣传报道员现场DV拍摄、现场广播连线等方式进行宣传鼓动,重大现场要组织好地方新闻宣传人员,搞好现场摄像、采访、记录指战员业绩。用好“典型示范”法。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各级新闻媒体、网站上广泛宣传官兵抢险救援先进事迹。重大事件结束之后,积极开展评功评奖活动,并及时向上级反映、宣传,要通过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扬,这是对官兵的巨大精神激励。
三是根据抢险救援实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机制。各地政工部门应依托社会资源,成立以心理专家、突发灾害现场谈判专家组成的机构,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确保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随警作战。平时,要借助这一组织机构力量,组织对参加重大抢险救援的官兵开展团体减压心理疏导,加强对中队指导员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培训。其次要建立思想宣传联动机制。经常性思想工作联动机制是在抢险救援联动机制的基础上,对服务机制中服务功能的具体化。比如,借鉴在宣传鼓动联动机制上的经验,只要119接警台接到灾害、事故的报警后,都能主动及时向当地新闻机构通报情况,新闻单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害事故现场进行报道。对于重大救援现场,新闻单位的现场同步宣传,能极大地鼓舞参战官兵。再次要探索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为所有官兵办理人身伤害意外保险,对于重大灾难事故的抢险救援行动,可以增加保险基数。各单位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自己的抢险救援公积基金;二是争取将抢险救援行动纳入政府建立的“见义勇为基金”、“人民警察优抚基金”的保障范畴,对抢险救援牺牲和致残的官兵进行补助;三是争取当地政府出台抢险救援先进个人的复退保障办法。凡在抢险救援行动中,有重要立功表现的官兵,在转业、复员安置时政府从政策上按照战功待遇给予优先照顾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