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修济刚:芦山地震应急救援的几点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4    来源:光明日报

救援队伍的组织和条件保障

4月20日地震发生之后,救援大军迅速集结。当天,芦山县城已经集中了万人以上的救援力量。这样的集结,在应急时期过后也面临条件保障极大滞后的问题。

最重要的一条是厕所问题。当时,几万人露宿在县城,而县城的楼房几成危房,余震频频,所有救援人员都是在空地、马路、草坪各自安营扎寨,两天后环境遭到破坏。几天后,当地陆续调运一些临时厕所,再建一批临时厕所并开放一些楼房里的厕所,才基本满足需求。

在县城,还有许多到灾区的服务队伍,都使用临时帐篷。这些救援队伍一般要坚持工作十天到两周左右,也需要一定的后勤服务。在救援队伍出动时,有条件的,应准备流动厕所。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帮助下,为救援人员准备营地时,应一并考虑临时厕所的搭建。

农村自建房急需指导和管理

在极震区考察中发现,农村自建房存在大量隐患,特别是山区群众,抗震意识很薄弱,建房时以美观省钱为原则,房屋在地震中受损严重,教训深刻。

比如在宝盛乡的玉溪村,三种房子在地震中的遭遇完全不同。一种是不抗震的,没有柱子,只是二四砖墙,上面加盖了二层,还探出去很大一块儿,我们称之为“猴儿顶灯”,这样的房子在8度以上地震百分百会被破坏。而旁边的同样的房子,仅加了构造柱、圈梁,地震中结构无损,只是填充墙有大裂缝。三是川西风格的穿斗木结构的老房,如我们看到的芦山县太平镇的百年老街、雅安雨城区的上里古镇等。这种房子颇具抗震能力,地震时整体结构晃而不散。

这让我们看到,“农村抗震安居工程”所涉及的范围、深入的程度还远远不够,防震减灾的宣传和管理还有大量的盲点和弱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在地震活跃的地区,更要抓紧对农民自建房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管理,对工匠进行培训,提供合适的施工图纸,充分发挥乡镇在指导管理农民建设抗震房过程中的作用。

防震减灾教育必不可少

这次地震,显示了学校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意义。雅安市田家炳中学是雅安最好的学校,地震时700多名学生有序疏散。校长万松均介绍说,平时课间操时,就进行疏散演练,学生们对疏散都比较熟悉。

汶川地震后,国务院组织的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校舍地震安全工程”历时三年,已基本完成。这项措施,特别在地震多发地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次地震中遇难的十几名学生中,没有1例发生在学校里。

和中小学相比,大学的防灾教育就显得薄弱。位于雅安的四川农业大学,在地震时有400余人受伤,其中12人重伤,重伤中有5人是跳楼造成的。多次地震都发现,大学是防震减灾的薄弱环节,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足够重视。

安置和恢复重建要因地制宜

一次破坏性地震之后的工作,一般分几个阶段。第一是救人阶段;第二是临时安置阶段;第三是过渡安置阶段;第四是恢复重建阶段。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需要选择因地制宜的合适方案,要多听取当地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

其中,应该贯彻的一个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搭建板房作为过渡性安置虽然是一种选择,但一定要慎重。一是板房需要占地,而山区可用于搭建板房的地很有限;二是浪费材料,将来拆除也是问题。

因地制宜,是要发挥受灾群众自己的积极性。比如,能否发给农民每户一些木材、油毡等材料,在自己家附近就近搭建临时过渡住房,同时筹备恢复重建。而这些材料是不收回的,得到材料的群众可以自己派上其他用场,又不影响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建一些具有川西特色的,木结构的穿斗榫卯的房子,既抗震、又有地方文化特色。政府在重建补贴中可以鼓励建这样的房子。建设一般民居时,一定要有构造柱,圈梁,改变二层探出的设计习惯。


 

 
关键词: 地震救援

  • 下一篇: 东莞出台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
  • 上一篇: 黑龙江率先在全国建设六个公路应急救援中心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