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对灭火应急救援现场后勤保障工作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14    来源:应安网
核心提示:应安网讯:在这些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后勤保障工作需要探索出顺应保障范围、领域、标准变化的新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工作需要。

随着我国各类重特大灾害事故日益增多,公安消防部队跨区域作战日益频繁,特别是新《消防法》赋予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的法定职责后,消防部队灭火和抢险救援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在这些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后勤保障工作需要探索出顺应保障范围、领域、标准变化的新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工作需要。

一、消防部队灭火应急救援现场后勤保障的存在的问题

1. 器材装备保障

从车辆装备上看,大多数基层大中队战斗车辆单一,没有形成一种集成的战斗体系,而且器材装备不足,大多数基层中队以水罐消防车为主,只有少数一些中队辅助配备了泡沫消防车,这使基层大(中)队在战斗车配置上不能形成战斗体系,选择面窄。例如油料火灾扑救,泡沫干粉联用灭火,用水冷却罐壁,效果最好。但由于缺少干粉车,很多地方在油料火灾扑救中只利用泡沫灭火,效果次之,不仅扑救时间较长,而且危险系数较大,油料长时间燃烧易引起爆炸,沸溢、喷溅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虽然有些地方可以调派干粉、泡沫等增援车辆,但是丧失了最佳扑救时机,易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对于化学洗消车、登高车、高喷车、应急救援车、照明车等大多支队只有特勤队配备,而普通消防站很少配置,因此不能在战斗中形成空中、地面结合的优势体系。特别是一些县大队,距离市区远,一旦高层和多层建筑发生火灾,疏散抢救被困人员困难。即使调集特勤队前往,也易殆误战机,因丧失营救被困人员最佳时机而造成人员伤亡。

装备器材的前端输送是将战勤保障力最终实现,进而转化为战斗力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遭遇情况复杂,障碍繁多的重点一环。一些灾害事故现场由于交通破坏、地形复杂等种种不确定因素,战斗车辆和大型交通工具无法抵达,现场一线所需的水带、照明灯具、以及抢险专勤器材等无法第一时间送到指战员手中。虽然部分地区的战勤保障大队已有主动将保障工作延伸到一线,但对于前端输送主要还是采取徒手的方式,组织展开上随意性较大,程序化程度不高。

2.医疗救援保障

消防部队基层大中队由于人员流动性强,卫生员配置不足。一些中队普遍连外伤止血包扎等都无法承担,火灾救援现场人员急救、固定、烧伤前期处理,心肺复苏等救护工作无法承担,一些大的事故现场,我们依靠120到现场急救,但120大多比消防部队到场晚,且不能全程跟班作业,或者有伤员伤亡才通知120到现场。使现场消防员安全得不到有效医疗保障,丧失了人员抢救最佳时机。

3. 救援人员生活保障

近年来,由于前方灭火救援人员紧张,公安部消防局出台了警力下沉有关规定。很多地方炊事员实行外聘,致使部队内部没有备用人员,总、支、大中队很少配备野战炊具,在这方面的训练更是几乎没有,后勤部门很少进行大型勤务保障训练,不能形成野炊供应保障。参加地方10小时以内大型勤务,勤务结束后到地方饭店吃饭或归队吃饭,时间实在太长,通常由执勤人员自己组织购买。倘若一旦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地震等大范围灾害事故,救援任务重,时间长,远离城区等,我们失去了社会化保障依托,部队将战斗力将大大削弱。

4.现场通信保障

消防部队目前普遍采用350MHz通讯对讲系统。每个基层大中队大多1至2部车载台,2至5部手持台,大多数大中队都达不到每名战斗员配备手持台。350M手台正常的通信距离也就几公里,而且一旦超出通信距离就无法使用,更为严重的是,诸如2008年汶川地震,以及其它一些类似大规模的跨区域抢险救援时,可能十几个总队的力量同时都赶赴灾区,有的单位携带了350M对讲机,有的单位携带了卫星电话,还有其它制式的通信装备等,虽然大家携带了通信设备,但由于体制不同相互间无法正常通信,给指挥造成极大的困难。

 
关键词: 应急救援 后勤保障

  • 下一篇: 地铁施工塌方事故的应急救援对策
  • 上一篇: 天楠光电升降器高助力高空救援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