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消防规划实施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使用功能的转变,以及部分地区缺乏超前的、统一的消防发展总体规划,导致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区混乱,消防安全布局不甚合理,缺乏明确的功能分区,各城市功能组团间缺乏必要的消防隔离带,城市控制性规划中明确的消防站用地时有被挪作他用的现象,市政消火栓建设未能与市政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一些职能部门缺乏消防专业知识和技术力量,在消防设施建设中,新建开发区时不重视、不同步建设,在老城区改造时不及时还清旧账,更谈不上经费的加大投入。
二、关于加强城市消防规划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针对消防规划的调整滞后于城市规划调整步伐的情况,应当在加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适时调整消防规划中的相应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加快新划入城市区域的城郊集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使之具有科学性、法规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鉴于目前舟山的石油储运企业点多面广,消防安全管理困难,灭火救援资源共享性差,建议在产业布局规划时,规划一些产业集聚区,将易燃易爆企业用地聚集规划,同时加大易燃易爆区域与建城区的距离;应将易燃易爆企业布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带,逐步搬离建城区内的易燃易爆企业。在城乡规划中,要将耐火等级低的老建筑、老庵堂、棚户区纳入近期改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其采取拆除、迁移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二)加强城市和海上消防站建设。
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规定,按照普通消防站不宜大于7km2,设在近郊区的普通消防站不应大于15km2的标准设置消防站。在城区、建城区范围、交通枢纽、重点岛屿均设置一级消防站,其他区域设置二级消防站,全市统筹设置2-3个特勤消防站,城市范围内设置不少于1个战勤消防站。应当根据新区总体规划和消防安全保卫需要,规划建设若干个海上消防站,规划确定消防站用地和岸线。具体的讲,应当在近期加快推进新城、六横、金塘、海洋产业集聚区4个管委会的消防大队以及定海中心站、衢山、金塘、朱家尖4个执勤消防站建设,加快推进海上消防站建设进度,建议结合我市沿海海域及陆域消防保卫的实际需求,确定消防艇具体型号及功能定位;在中远期应当结合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局,按照《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逐步落实消防站建设进度。
(三)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消防水源建设力度。消防供水设施要与市政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城乡道路规划建设时要按照间距不大于120米布置室外消火栓,当道路宽度大于60米时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消防供水应当充分利用海、河、湖、水塘等天然水源,并应修建连通天然水源的消防车通道和取水设施。城市中大面积棚户区或建筑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密集区以及寺庙古建筑群,无市政消火栓或消防给水不足的,应修建消防专用蓄水池,其容量以100一200立方米为宜。
(2)加强消防车道建设管理。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城市主要建筑或主要通道应满足大型消防车通行与操作要求。在规划实施城乡道路建设时,要拓宽道路宽度(单车道宽度不小于4米),增加道路转弯半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米),提高消防车道通达率;在老街区、老城区改造时,要将打通消防车道作为改造的重要内容;在小区开发建设中应合理规划小区内部道路系统,加强消防车道管理,使之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
(3)加强消防通讯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现有消防通信网络的覆盖与承载能力,建立消防应急通信网,升级指挥调度网,完善消防卫星通信网、短波通信网、同频同播网、数字集群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等通信网络建设,重点加强现场组网的规划与建设;建设地市级集中接处警系统,完善灭火救援指挥调度机制;建设现场无线信号覆盖系统、3G图像传输系统,配备3G车载图像传输终端和3G单兵图像传输终端;建设消防部队跨区域语音通信系统,实现跨区域语音联合调度;提高面向移动应用的服务能力,拓展消防移动业务应用和终端配备;全面提升系统综合集成水平,逐步考虑跨警种的集成应用;加大适应复杂环境的特种通信装备、个人防护装备和火场定位侦测设备的配备应用。
(4)加强消防车辆装备配备。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要求,配备消防车辆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结合大型油库和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需要,努力提升消防器材技术性能,重点配备大流量远程供水系统、高喷车、重型水罐车、泡沫车、有动力源的大型拖炮、遥控水(泡沫)炮等装备。
(四)加强城市消防规划组织实施。
要提请政府将消防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评内容,督促各级政府制定城市消防规划年度计划和组织实施;要进一步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协调发改、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进一步统一消防规划组织实施的认识,形成消防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的良性机制;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消防规划的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调动企事业单位和热心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基础建设,督促项目建设时同步落实消防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