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确定化学防护状态的基本原则
确定消防应急救援队伍应采取的化学防护状态等级时,应统一筹划,权衡利弊,把避免或减少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引起的伤亡与保持战斗员的持续作战能力,同完成任务统一起来。
(1)根据救援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接触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存在形式、性质、浓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对生命及健康有即时危险的岗位及到化学事故中心地带参加救援的人员,毒物为窒息性或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时,应采取一级防护;毒物为不挥发的有毒固体或液体时,可采取二级防护。
(2)对未知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侦检、处置时,应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采取一级防护标准。尽管有时采取的防护标准相对于实际危险化学品毒害程度过高,甚至过分,但从一线战斗员安全考虑,一些“过分”是必要的。
(3)在保证避免或减少救援攻坚组人员可能受到伤害的前提下,采取较低的防护状态,以减少使用防护装备带来的疲劳和避免热伤害。
(4)化学伤害和防护装备带来的热伤害并存时,宁肯接受热伤害,也要避免化学伤害。
4 防护注意事项
(1)防护装备使用前应检查装备的完整好用情况。
(2)防毒时间。消防部队配备的呼吸道防护装备以隔绝式防毒面具为主,过滤式防毒面具为辅。6.8L空气呼吸器是消防部队使用最广泛的隔绝式防毒面具,其理论使用时间为30~40 min,在中高运动强度下实际使用时间大约在9~20 min[17]。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防毒时间与毒剂浓度、作业温度、呼吸量有关,一般情况是:防毒时间随毒剂浓度增大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随呼吸量增大而减小。
(3)装备适用范围。一般过滤式防毒面具不能防一氧化碳。在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高于0.5%或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7%,或毒剂的体积浓度大于1%的环境中,或环境温度小于-30℃,或环境大于45℃时不能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另外,密闭容器中作业时一般不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隔绝式防毒面具在高强度、长时间的污染区作业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4)防护装备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洗消。
5 解除防护
由于危险化学品救援现场的污染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指挥员应随时掌握现场污染变化情况,一旦威胁变小,或不存在危险化学品威胁时即可降低部队化学防护状态等级或完全解除化学防护。
6 结论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防护装备是提升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保障,是避免和减少救援人员伤亡、保持战斗力,顺利完成应急救援任务的首要条件。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防护装备相关领域的工作,这对安全发展,低碳环保,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