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岳救助的特点
1、救援时间紧迫。山岳救助是一项时间性很强的工作。山岳灾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展扩大,伤亡人数也会增加,救助队员为了及时地抢救人员的生命,就要争分夺秒,争取时间,取得主动。因此,接到灾害情况报告时,接警人员或调度指挥员要快速记录灾害发生地点,并迅速发出出动指令;救助队员听到出动指令,要迅速整装出发,驾驶员要选择最有利的出车路线奔赴现场。到场后,指挥员要迅速组织灾害现场侦察,并寻找知情人了解灾害发生的经过,被困人员的位置,生存情况,下达救助命令。救助队员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迅速展开救助,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安全地把被困人员救出。
2、救援难度大。救助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永康的几起事件的共同原因都是游客们好奇去爬没有开发过的山,要么就是上得去就下不来的,要么就是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所以,救援官兵的搜救也要面临着无路可走的境地,由于永康山区独特的丹霞地貌特征,几次事件我们都是面临着悬崖峭壁,面临着随时可能坠崖的危险,有些地方的岩壁几乎是90度的,但我们都克服了。
3、救援时间长。救助队员在大面积或特殊的山岳事故现场经常会长时间战斗在既恶劣又危险的环境中,使体力消耗快,过早地出现疲劳。我们参与的几次救援,时间短的两个多小时,时间长的将近四小时,长时间的带装登山救援对队员们的体能是一种考验,指挥员要在行进过程中要注意人员、器材的交替更换,保证中途可以有一定时间的休息和补水,如果一味地打疲劳战,我们救援官兵的生命安全也可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平时我们中队开展的体能训练还是比较关键的。
4、不能预知的事故现场。山岳事故现场常常会伴有滚石、山体滑坡、大雾天、雷暴雨等危险情况。救助人员在救助行动中,有些情况很难做到准确预料,即使预料到了,但为了保卫国家财产、公民的生命安全也要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舍生忘死、尽职尽责。
四、山岳救助实战对策
(一)想方设法寻找熟悉地形的人员带路。
我们消防队员对山上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如果盲目的上山搜救,一方面自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第二方面也可能会延误战机,给救援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几次救援,我们都通过派出所、村委会联系当地熟悉地形的村民给我们带路,所以救援工作都是比较顺利的。
(二)想方设法要知道被困者被困的具体方位
确定被困者的具体被困地点是救援行动的关键,如果不知道他们被困的地点,搜寻工作就如大海捞针,困难重重。方岩风景区救援我们是通过让被困人员点火确定了他们具体的方位,白云风景区救援我们是通过被困者同伴带路确定了具体的方位,飞龙山救援我们是通过电话联系被困者,让他描述附近的特点和上山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确定了他们行走的路线,最后确定了他们的方位,五指岩救援我们是通过被困人员呼喊并让其挥舞双手,确定了其被困的具体位置。有时候也需要我们救援人员发出信息为被困者提供参考。一是通过点燃烟花,让被困者发现救援人员的位置;二是通过我们消防车的警报警灯让被困者确定救援人员的方位;三是通过我们的呼喊也可以让被困者了解救援人员的距离和方位。
(三)想方设法要联系新闻媒体扩大事件的影响力
现在我们消防部队的各类抢险救援的报道基本上是正面宣传消防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为营救百姓赴汤蹈火的光辉镜头,可以积极地去宣传,这不仅可以让地方党委政府感觉到消防部队的重要性,也可以让老百姓热爱消防官兵。所以我认为中队指挥员要第一时间研判救援事件的新闻价值,积极联系支队宣教中心和社会媒体联系。我们几次救援,我都在出警过程中了解事件的新闻价值,第一时间找到媒体帮我们扩大影响力,媒体的记者也都随行跟我们上山参与救援报道,第一手资料还是比较完整且真实的,几次事件都上了中央级的媒体,宣传工作都是成功的。
(四)想方设法要带齐所有的防护装备
在山岳救助行动中,高性能的器材装备是成功施救的重要条件。即使救助队员具备了高超的救助技术,如果器材装备不能满足需要,或在使用时出现问题,也很难保证救助行动的成功。还有可能使救助队员自身陷入危机,甚至会对被救人员造成二次伤害或加重伤害。因此,消防部队承担山岳救助行动时,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高性能的山岳救助装备。而且要求队员必须熟练掌握器材装备的性能、操作要领,并加强维护保养,确保器材装备的完整好用。根据现行消防部队参与山岳救助的情况来看,我们消防员基本要佩带绳索、半身腰带、安全腰带、安全钩、救生担架、呼救器、照明灯具等常规器材上山救援。
(五)想方设法要保证被困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安全
在营救人员的过程中,救援人员一定要相互照应,指挥员下达指令一定要果断,其他救援人员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指挥员下达的每一个指令。全体人员要科学合理使用各种防护器材装备,使用时不要嫌厌烦,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要防止人员疲劳而导致的滑脚坠崖等危险。确保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都能安全地输送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