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了当前全世界的一个共同话题。美国“9.11”事件以后,人们对安全保障的要求更加强烈,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火灾、爆炸、化工、交通事故等各类灾害事故的几率大大增加,处置难度也越来越大,同时,防范和有效地处置暴力恐怖事件也成为世界各国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世界各国在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次次的沉重灾难,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灾害事故的危害同步增长,社会的繁荣与灾难并存。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公安消防部队作为我国抢险救援应急工作的主要力量,在任务越来越繁重、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我们也越来越信任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抢险救援能力,正成为重要的问题。
一、新形势下抢险救援灾害事故的特点
(一)种类多,涉及范围广
国发〔2006〕1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公安消防队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要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见现在抢险救援任务种类之多,范围之广。
(二)突发性强,扩散迅速,伤害途径多
灾害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在瞬间发生。有的事故虽然有规律可循,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由于诸多原因,社会的防范工作很难做到万无一失,交通、火灾等事故引发的次生灾害事故,敌人施放毒气,恐怖分子制造爆炸等破坏活动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且扩散迅速,在短时间内危害范围可达到数十甚至数百公里,造成大范围的污染。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贸大楼突然遭到恐怖袭击,两架被劫持客机撞向大厦,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厦全部倒塌,共有近千人在恐怖事件中丧生,343名消防员在抢险救援时死亡或失踪。无独有偶,2002年3月16日今天凌晨5时左右,石家庄市棉纺三厂宿舍等多处发生爆炸,并造成多人伤亡。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阳市发生特大火灾,由于建筑物突然倒塌,造成20名消防官兵当场壮烈牺牲,2006年4月10日凌晨2时25分左右,山西省原平市轩岗煤电公司职工医院一闲置车库发生爆炸,现场发现31人死亡。
(三)危害严重,政治影响大
为了控制和消除重特大灾害事故所产生的严重危害,救援行动必将围绕切断事故源、对事故现场实施警戒、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并对污染区域进行洗消等工作展开。因此,必然造成局部地区企事业单位不能正常运转以及居民正常生活失衡,稍有不慎,极易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在国际上产生负面影响。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物质和财富不断增加和集中,城乡规模迅速扩大,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化学灾害事故和核事故还可能会形成长时间的持续性伤害,祸及子孙后世。例如1998年12月,印度博帕尔一家农药厂储存的45吨剧毒液体(异氰酸甲酯)因贮罐压力升高而外泄气化,造成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伤害,15万人接受治疗,善后处理长达5年之久,可谓流毒深远。
如1989年8月12日,山东青岛黄岛油库由于雷电导致爆炸,造成经济损失3540万元。在灭火救援中,共有14名消防官兵和5名油库职工牺牲,60多人在参与灭火时受伤。再如2005年11月13日在中石油吉林化工厂发生的爆炸事件导致大量有毒化学物质苯流入松花江,并引起了哈尔滨全市停水。
(四)侦检不易,救援困难,组织指挥任务艰巨
仅就化学灾害事故来说,事故发生后,往往造成知情者伤亡或逃离现场,使救援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又因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要准确侦检的难度很大。包括进行现场警戒、切断事故源、抢救受伤人员、侦察检测、组织撤离、对污染区进行洗消等一系列的救援任务,危险性大、难度大、要求高。同时,为了有效地实施救援,还必须对参加救援的队伍实行统一的组织指挥,并认真搞好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物资、气象、生活等各方面的保障,组织指挥难度大,稍有不慎极易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事故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特别是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挫伤、骨折以及内脏出血、破裂等复合型伤,救援人员可能因对这类伤员的处理毫无经验或缺乏大量特效急救药品而不知所措。如1998年发生的长江抗洪抢险,动用抢险救援力量超过百万人,党中央、国务院亲自领导和组织了抗洪战争。又如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至少有三十万人有海啸中遇难。11个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泰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五个国家受灾最为严重,救援工作开展的相当艰难,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参与了救援工作,可见救援难度之大,组织任务之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