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内消防装备配置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防装备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初步形成了以消防车辆为龙头,随车配件为基础,消防特勤装备为辅助的较为完整的装备制造业体系,国外一些著名企业也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基本满足了中国公安、职业消防队装备建设的需要。
但我国消防装备配置总体情况仍处于世界落后水平,一些常规装备仍处于欠帐状态。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消防经费十分紧张,消防装备甚至一些常规装备都无法得到完善的配置;而经济发达地区装备配置缺乏科学的配比,有的配备不具备对本地区火灾形势的针对性,使消防装备配置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表2 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消防技术装备情况(至 2006 年底)
消防装备
|
应有
|
实有
|
与应有量相差百分比(%)
|
消防车(辆)
|
8734
|
6839
|
21.1
|
空气呼吸器(具)
|
27106
|
20383
|
24.8
|
隔热服(套)
|
22039
|
12935
|
41.3
|
防化服(套)
|
13266
|
9985
|
24.7
|
城市
|
人口(万人)
|
消防车(辆)
|
辆 / 万人
|
北京
|
1057
|
193
|
0.18
|
天津
|
890
|
139
|
0.16
|
上海
|
1295
|
248
|
0.19
|
中国香港
|
650
|
596
|
0.92
|
纽约
|
800
|
867
|
1.08
|
巴黎
|
650
|
741
|
1.14
|
3. 我国消防装备生产企业现状
消防装备企业近些年来依靠科研部门和自身努力,已经在消防装备的各个领域取得很大的发展,一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装备更加人性化。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或问题, 比如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不够, 科研、生产、制造与消防部队实际脱节, 消防装备产品开发不能及时追踪国际潮流等等。值得提出的是,在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基础上,随着国家对消防事业的重视,各消防装备企业也逐步重视产品质量,重视科研开发,正在逐步与国际化消防事业接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消防装备企业会有一个飞跃性的改变!
二 新式消防装备技术研发思想及其发展方向
1. 我国新式消防装备技术发展思想
在紧跟国际先进消防产品步伐的前提下,我国消防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不能一味地跟随国外及模仿复制,而应结合我国自身实际,并综合国际总体发趋势进行科学大胆预测,确立适合我国自身的发展思路,并进行努力创新,这种创新更多是指全新技术与理论的创新,而非先进成熟的技术引进后的国产化创新。新装备的发展应体现高技术含量、以人为本、全球化、清洁环保、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指导思想。
消防新世纪的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方向概括讲可用“外延、内伸、横向增强转化”来形容。
(1)立足国际前沿 面上向外延伸
立足国际消防技术发展的前沿,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努力增强我国消防科研开发与转化的创新能力,紧扣时代的脉搏,在消防装备与技术的发展方面不断提出适合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形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思维。
(2)消化现有技术 点上向内深入
我国消防装备的发展基本上是按“单纯引进装备→引进技术与装备 (为引进技术而引进装备)→技术消化→技术创新→自我良性发展”的历程来发展。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对于现有装备要真正消化、吃透,并真正使其功能更可靠、安全、完善并趋于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消防装备及技术的基础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利用现有的一些先进技术和手段 (如 ANSYS 、 STAR — CD 、 PHOENIX 、 CFX 等应用软件)对我国现有的建筑结构与火灾机理进行模化仿真研究,对相应的具体产品的关键技术与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从而能从理论上、技术原理的深层次上对产品的结构、性能、功用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和优化设计,并使现有消防装备性能指标不断趋于完善、合理并具有科学理论依据。
(3)横向转化加强 重视成果应用
据报道,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足 10% ,这种现象在消防方面同样很普遍,不仅造成了科研成果的原始开发投入的浪费, 也不利实现这些科研成果所必须经历的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良性循环,造成我国消防装备总处于“国内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实用装备又落后于国内技术发展的真实水平”这一尴尬局面。这其中有技术上的不成熟、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技术开发转化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渠道不够通畅、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健全的原因,以及部分基层消防部队的管理与使用者重人重战术不重视先进的装备与技术应用等原因。因此,在新世纪里对消防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