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加强危化品处置理论学习,强化事故救援训练
在我国,化学事故抢救援起步较缓慢,我们消防部队也才被明确担负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根据我国消防部队的特点,不仅要组织广大官兵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学习化学危险物品的分类及理化特性;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化学危险物品泄漏及其火灾、爆炸时的处置方法,尤其是各级指挥员更应熟知化学事故救援组织指挥的程序和方法。在平时工作中,笔者发现中队官兵化学知识比较匮乏,有些战士甚至连最基本的化学常识都掌握不够,这就需要广大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干部充分利用基层媒体工具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切实为中队官兵传授相关危化品知识,这样不仅可以为抢险救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以为官兵以后退伍走入社会提升自己的就业砝码。
在学习研究的同时,应大力开展相关的训练:一是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的应用训练,如穿着防化服的训练,侦检监测及毒气分析设备的操作、使用训练,关阀、堵漏工具的操作训练,应急救护器材的操作训练等等;二是适应性训练,如穿防化服后,实施对毒气的侦检监测训练、关阀堵漏作业训练、抢运中毒人员的训练等等。有条件时,可施放烟雾甚至对参训人员和周围群众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放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毒气进行“实战”性的模拟训练,对提高消防特勤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实战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的;三是战术、技术的训练。在适应性训练的基础上,加大训练难度,开展穿着防化服、隔热服(佩戴空气呼吸器)进行关阀堵漏、破拆、抢救人员、灭火、冷却保护等战术技术训练;四是协同训练。即报请当地政府批准,由化学事故处置指挥机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开展多方面抢险救援力量参加的实战演练。参加实战演练的各方面力量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各施其职,各负其责,练协同、练配合、练组织指挥,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协同配合的能力。
(四)应注重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预案,才能做到打有准备之仗,才能有效地处置化学事故。 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本地区化工单位的化学事故潜在的危险度进行评估,通常采取把化学危险物品储量、毒性等级、居民密度、历年化学事故发生的频度及所造成的后果等指标分成若干等级,按等级评分,并以积分评定其危险度等级,进行确定重点救援目标。再对重点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程度及危害进行预测分析,以为制定预案提供依据。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的行动指南,预案除应包括救援的组织领导、力量组成及其职责分工,事故的报警和响应程序、方法,现场救援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救援指挥的程序、内容和方法,现场保障的内容(应包括救援防护器材、工具、车辆装备的供应、维修、补充,车辆装备运转的燃料补充,专业维修、供应机构的设立、医疗器材、药品、医护人员的调集及紧急救护,消防用水及消毒剂的保障、饮食、饮水的供应,轮流休息的场所的提供等等)和方法,信号、记号及各专业队伍的行动规定等,以及平时救援准备工作的内容、要求等。预案若制定后应适时组织分散和综合应急救援演练,预案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情况变化时应及时进行修改。 值得一提的是:化学危险物品成千上万种,加之,就具体的某一支消防部队来说,参与处置化学事故的机会不很多,作为一名消防指战员,也不可能将每一种化学危险物品的有关情况都记在脑子里。因此,强烈建议在城市的消防调度指挥中心应建设有关化学危险物品及化学事故处置预案的数据库。在现场指挥车上应装设计算机,并有包括有关化学危险物品情况及化学事故处置方法的软件,以供现场提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