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美国公众防灾教育的借鉴与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6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三、借鉴与启示

近些年,经历SARS事件、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突发事件,我国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应急教育体系建设,在组织体系、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干部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与美国相比,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树立科学的应急教育观,扩大应急教育的实施广度

与美国相比,我国应急教育刚起步,对危机感与公共安全意识的认识较为模糊,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急教育就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简单的消防演练,以及对应急管理工作相关的党政干部进行常规的短期培训,人为地缩小了应急教育的内涵,使应急教育的对象受到限制。

因此,为了有效实施应急教育,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应急教育观,从认识上讲,要最大限度地集各方之台力推进应急教育发展,回归素质教育是关键。我国应急教育已经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正处于迈入理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观念往往决定着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要认真分析当前的认识问题,走出偏差,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应急意识和应急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应急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为推动应急教育的纵深发展争取更多内外部资源和支持。广大个体的应急素质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教育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公共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从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将应急教育列入中小学必修课,不仪十分必要,而且刻不容缓。课程设置应将应急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相关部门编写专门的应急教育教材,内容应涵盖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科学系统的教育,包括意识、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具体包括水灾、火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的逃生和自救方法;交通事故、煤气泄漏、溺水、食物中毒、外伤出血、内外科急症的急救知识;以及网络交友安全、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方面的自我保护措施等,并要求他们掌握应急求助渠道及政府设立的常用应急电话,同时,也要让他们经常参加一些必要的应急演练,从实践操作中锻炼与提高应急能力。

其次,要扩大应急教育的实施广度。目前,美国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运行机制、法律法规、救援队伍、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支持保障等方面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与他们高度重视并全面实施应急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社会任何领域要得到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必定是该领域的教育先行。毫无疑问,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提高应急教育对象的素质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因此,要切实提高我国政府预备、响应、救援、恢复等应急管理能力,必须要高度重视应急教育,从提高整体国民应急综合素质、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应急科学研究等方面抓起,积极开展多层次的应急教育,进一步扩大我国应急教育的实施广度,构建覆盖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应急救育体系,力争使我国的应急教育达到教育组织系统化、教育对象全民化、教育形式常态化、教育方式多样化、教育目标素质化、教育水平专业化。此外,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教育长效机制,使常态化的应急教育走进城市、乡村,走进校园、社区。

2.构建完善的应急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应急教育培训实效

与美国相比,我国应急教育培训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培训机构主要是国家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几所大学,培训对象主要是政府领导干部和政府应急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讲授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应急常规处置和媒体沟通等,培训手段较为单一,效果不够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美国应急教育培训模式。

首先,建立起国家级、综合性、开放型的应急救育培训基地。借鉴美国EMI的经验,以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等为依托,整合各方面的应急教育资源与力量,建立起国家级、综合性、开放型的应急教育培训基地,从而辐射带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乃至整个国家应急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应急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学科队伍、培训模式、教学设备、管理体制等,需要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相互配合。同时,加大对应急救育培训基地的现代化教学没备购置的投入力度,建立应急演练模拟中心,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和各种决策指挥演练教学提供可靠的保障,切实提高应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增强应急救育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对于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单位的应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从事应急管理的工作人员,教育内容应侧重于提高学员的应急指挥能力和处置能力,使其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突发事件的基本应急管理知识,熟悉国内外应急管理的一般模式,能够熟练掌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工作流程。课程设置应涵盖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社会原因、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形象及其重塑、声明与新闻发布会实务、社会安全应急预案设计、应急管理法律常识、灾后重建理论与实践、公共应急管理案例分析、国内外公共应急管理模式、公共应急模拟演练等。火力推进案例式、模拟式、演练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再次,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应急教育培训机制。由于应急教育培训对象涉及面广、层次多,从学生到社会公众、从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到政府领导干部,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培训对象千差万别,培训量也非常大。因此,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培训机制,是提高应急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和覆盖率的必然选择,这也有利于应急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缓解国家级应急教育培训基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和培训布局的不足,调动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和全社会参与应急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适度扩大应急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储备

与美国相比,我国应急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办学规模较小、人才培养质量差距较大,2008年暨南大学在国内率先开办应急管理本科专业,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相继开展应急管理研究生教育,目前正面临着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况且,应急管理学科在专业设置上还没有获得“法律”地位,大多是从相关学科中派生出来进行“贴牌招生”。

因此,为了进一步扩大应急高等教育的规模,以及提高人月培养质量,首先,要借茶FEMA制定的EM-HI-ED计划,做好国家应急教育的顶层设计,制定好应急教育的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组织相关力量做好教材建设,加强应急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财政投入方面,国家应将应急教育所需的经费进行单列,纳人年度预算,设立一个应急教育基金,也可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应急教育的财政投入,为应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其次,建立起一套涵盖学士、硕士、博士等应急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大量高层次的应急救育人才提供量的保证。尽管目前我国应急教育高层次人才缺口很大,但也要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对应急教育高层次人才现状需求进行摸底并对潜在需求进行分析推测,根据“质量优先,规模适度”的原则,宁缺毋滥,在审核将来一一些高校申办应急管理专业过程中,要经充分的社会调研和论证方可批准,正确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对批准开办应急教育相关专业的高校,在政策和资金上要大力扶持。同时,希望进一步明确应急教育学科专业设置的“法律”地位,从“自主招生”转变为“正式招生”,建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本科招生目录里添加应急管理专业,正式将“应急管理学”列为“管理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解决目前学科隶属关系混乱的问题,促进应急教育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再次,制定相关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进一步提高应急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在校攻读应急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具备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自然的和社会的安全风险能力,具有较多知识生长点,能从事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以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应涵盖行政管理学、新闻传播学,法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理论基础课,以及应急管理学、预警与应急管理、减灾应急管理、灾后重建理论与实践、应急情景模拟开发、应急演习设计等应急实操课程。

作者简介:

林涛,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助理研究员,暨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林毓铭,暨南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键词: 防灾教育

  • 下一篇: 内蒙古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 上一篇: 青海“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