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灾通常是在灾害发生时或发生后采取的应急行动。其行动的快慢,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小,人员伤亡的多少,也关系到区域社会稳定的程度,当地政府行政能力的水平,更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的威信和威望。因此,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已成为政治、经济、民生建设的大问题。我们都知道,抢险救灾是应急管理工作中最重要、最紧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和行动,既有抢险救灾的组织程序,又有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既有专业队的抢险行动,又有各种保障措施;既有群众的转移防护,又有各方面的协同、协作等等。全都体现和汇集到这个阶段中,这些工作的展开、合作,归其一点在于组织指挥。而组织指挥的科学、合理、有赖于指挥员的判断准确,决心正确;指挥员的判断决心又有赖于指挥机构提供的精确数据和对灾情的判断分析,以及多种处置方案。可见,指挥机构的设置和作用,对指挥员的正确指挥关系重大。
目前,人防部门按照平战结合要求,把单纯的战时防空向战时防空、平时防灾“两防一体化”上转变,把人防的职能向平时防灾拓展。这一转变,使人防过去的指挥机构显得有些不足。首先是缺少对灾害判定的组织。灾害种类多种多样、性质各不相同,控制措施、消除办法各异,单靠指挥员的知识不可能做到全面准确,有必要建立一个组织,从专业技术上协助指挥员指挥。其次是缺少对灾害评估的组织。灾害造成损失大小,抢险救灾行动效果怎样,组织指挥是否得当,各方协作是否有力,都需要一个专门的组织进行跟踪、调查、评估,以便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其三是缺少灾后妥善处置各种问题的组织。抢险救灾不仅仅是控制、消除现场灾情,还包括灾中、灾后的群众安置,伤亡人员的处理、安抚、赔偿等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个组织提前介入运作,以确保指挥员集中精力消除灾害,确保不因灾害发生而引发其它不愉快的问题。总之,目前的指挥机构不能满足抢险救灾的需要,有必要在原有机构的基础上拓展组织,完善功能,以保证抢险救灾工作科学合理、紧张有序、善始善终的进行。
一、应建立专家组织。专家组是抢险救灾中的专业技术组织。由各行各业的专家、技术人员组成。可以单建,也可以分别建在各分指挥组。
专家组的任务:
1、判定灾害的性质、特点、侵害途径、成灾范围;
2、预测可能演变、转化的结果,影响扩大的程度;
3、提出控制的重点部位,消除的有效方法,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
4、紧急情况下的补救措施;
5、协助指挥员指挥,在专业技术上负责指导;
6、指导抢险队伍抢险,适时提出增援和撤离意见。
专家组既是指挥员的专业智囊团,也是抢险队的技术指导员,其作用不可低估、不能替代。各级指挥员对专家提出的建议及方案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纳。原因一,他们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对灾害的成因、发展过程、来龙去脉从理论上能说清道理;对灾害的转化,演变能够从科学的角度预测;对破解、消除灾害有独到的方法。特别是对化学危险品灾害的处置有一物降一物的本事。而我们各级指挥员大部分是行政领导,虽然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专长,但比起这一领域的专家却是相差甚远。原因二,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家们在日常工作中就从事着某一专业的研究,他们所学所见所用无不与这一专业密切相关;他们能经常接触到专业领域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各种灾害,对灾害过程中的关节点能够准确把握;对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有应对的能力。而各级指挥员的指挥是协调力量、协同行动,这与专家组的职责大不相同;原因三,他们是指挥机构中重要的专业技术力量。在抢险救灾行动中有自己的职责、任务。在协助指挥员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和指导抢险队抢险行动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的各种专长和技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大量事实证明,专家组在抢险救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织。
二、应建立评估组织。评估组是抢险救灾行动中的监督、评议组织。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工会以及一些群众组织代表组成。分别参与到指挥部和各分指挥组以及专业队之中。实施实时了解、事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掌握抢险救灾全过程的准确信息和数据。
主要任务:
1、对抢险救灾行动全程评估。主要是指挥员的指挥,指挥机构发挥作用的情况;参加抢险救灾行动的各单位、各队伍执行命令、相互协作的情况;人民群众参与响应的情况。
2、对关键性要素评估。主要有:一是时间是否及时。接警、处警、到位、行动、恢复是否按时,是否符合要求;二是指挥是否有效。指挥员的决心、命令是否正确,抢险救灾效果怎样;三是信息是否顺畅。指挥通信手段是否畅通,各种信息传递是否有效;四是行动是否准确。各抢险队集结、开进、到位、抢险行动是否按要求执行,执行结果如何;五是队伍使用是否足够。与抢险行动密切相关的队伍先期投入的力量,后续队伍组织如何,是否能保障消除灾害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能力;六是群众安排是否得当。群众的防护、转移、安排怎样,地点是否安全足够、生活是否便利、有无卫生、防疫措施;七是物资投入是否充分。抢险所需的物资,群众生活所需的物资是否能够保障,保障的程度如何;八是善后安排是否妥当。事故当时伤亡人员的处置,抢险行动中人员伤亡的处置,抢险结束后各种情况的处理是否合法、合理、合情。
3、写出综合性的评估报告。主要内容:一是事件概况。要说明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已知的伤亡、损失情况和异常情况,灾害的性质、类型、范围,可能的发展趋势等;二是主要做法。要说明领导的重视程度,各级响应的程度,指挥员的决心和抢险队的行动,重点部位控制和制止灾害扩大、转化演变的措施;三是行动特点及经验。要说明应急行动预案启动情况及快速反应的经验;上下同步,各方协作的情况及合力抢险的经验;周密组织、突出重点的情况及科学救灾的经验;统筹协调、顽强奋战的情况及顾全大局的经验;多方考虑、稳定局面的情况及善后组织的经验;其它反映抢险救灾的特点和经验。四是存在问题及对策。要结合实际详细说明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上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增补的内容;对抢险救灾指挥流程各环节进行检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抢险救灾的组织指挥,抢险队行动各种保障中的问题进行咨询,提出处理意见等等。
评估的目的是使应急预案在总体上更加科学,在指挥流程上更加专业,在抢险的各个环节上更加符合实际,在行动上更加体现积极主动的精神。
评估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所能做到的限度评估,不能求全责备;评估要突出应急工作的建设性和发展性,不能只追究责任;评估要把全程评估,关键要素评估结合起来,不能以段概全。
三、应建立善后组织。善后组是负责善后工作的组织。善后工作是抢险救灾行动的一部分,应由政府、保险、司法、信访、接待、宣传等部门组成。主要任务:
1、做好接待工作:征、借、租用部分住房、车辆,安置伤亡人员家属,使他们来有住处、访有人接、行有车坐、稳定好情绪,防止意外。
2、做好慰问工作,对伤、病员,转移安置的群众进行慰问,减少报怨情绪,做好安抚工作。
3、做好理赔工作,对伤亡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单位、个人要尽快调查取证,依法给予赔偿。
4、做好安全工作,防止不明真相和感情激动的人冲击医院、接待站,造成新的事件纠纷,更要防止破坏分子的捣乱,要依法严历打击破坏分子。
5、做好宣传工作,防止以讹传讹,扩大事件真相,造成社会不稳定。
6、做好防疫、防病工作,特别是大的自然灾害后,要及时组织医护人员和防疫人员对人员、动植物进行检疫救护和消毒。
7、做好水源、土壤、空气的检测工作,尤其是化学危险品事故灾害,容易造成污染,要及时检测、标示、控制使用。
善后工作是一项很大很细的工作,处理不好,影响政府的形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认可,还可能由此引发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和事件,影响区域社会的稳定。
总之,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前提是抓好认识、组织、基层和责任,重点是抓好组织指挥机构的编成设置,使其科学、合理、作用突出,这样才能实现指挥可靠、行动快速、抢险、保障有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