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作为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因其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及社会影响。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尚无法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在事故发生后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7年实现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双下降,2008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首次下降到10万人以下,2009年又下降到9万人以下,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总量仍然偏大,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百人以上遇险遇难事故仍不能完全避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我国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努力的对策建议,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应急能力。
一、我国安全生产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不断完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建设工作。2004年1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要求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设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建设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2006年2月,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是“履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协调、指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进一步健全。截至2010年5月底,全国省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已全部成立(32个,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级机构已成立203个,占61%,有9省(区、市)市级机构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级机构已经全部建立。
(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在事故救援和灾害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是在事故救援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09年,全国矿山救援队伍出动救援5261起,抢救遇险被困人员1.51万人;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参与事故救援8991起,抢救疏散遇险被困人员3.76万人;公安消防部队共接警出动53.5万起,营救遇险被困人员7.87万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278亿元;海上和水上应急救援队伍参与救援1964起,使1.84万人、1588艘船舶脱离险境。
二是在各类灾害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战,44支矿山和危化救援队伍、1057名指战员在灾区抢救被埋压人员1113人、遇难人员567人,疏导被困人员14860人。以占全部救援人员总数0.6%的兵力,救出占获救人员总数17%的遇险人员,是所有参战队伍救援效率最高的。
在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抢险救灾中, 25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512名队员赴玉树参加抗震救援,共救出被埋压人员46人,发现并清理出遇难者遗体71具,救助和转运受伤人员241名,抢运生活物资320余吨,抢运贵重物资价值900余万元、现金100余万元。
三是在事故防范中发挥关键作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坚持“应急与预防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和“平时搞预防、险时搞救援”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对服务企业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协助企业排查整理各类安全隐患。2009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共进行预防性安全检查26.4万队次,参与预防性安全检查117.1万人次。查出一般隐患80.2万项,重大隐患1.7万项。协助整改一般隐患77.3万项,重大隐患1.5万项,整改率96.27%。
(三)安全生产应急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在事故和自然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2006年,在国务院安委会框架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总参、武警部队参加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会议制度建立,经过几年的工作,逐步形成了平时互通信息、及时交流,险时密切配合、资源共享,协同应对跨行业(领域)的重特大事故灾难的工作机制,提高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和水平;2008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先后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地震局、环境保护部等部门签订了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协议,推动国务院部委层面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各部门积极协调、密切配合,成功处置了一系列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
如在200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7.29”淹井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制定了“一堵、二排、三送”的科学救援方案,进行了有效社会动员,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有效实施了救援。义煤集团救护队整建制投入救援、成批量运送物资,全面承担井下排水清淤等抢险救援工作;武警官兵与中铝矿业分公司职工共同堵住透水点并加固河堤;电力部门迅速排除雷击造成的故障恢复供电;交通部门组织抢修公路,保障运输畅通;通信部门紧急扩容,保障信息畅通;气象部门实施局部消雨作业,减轻洪水压力;医疗、防疫部门调集车辆和医护人员做好医疗救治工作。经过76个小时的全力救援,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脱险。
在2010年山西华晋焦煤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救援中,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明确了“全力以赴救人”的指导原则,以拯救生命为核心做出了“排水救人、通风救人、科学救人”的科学决策,提出了“水要抽干、泥要挖尽、人要找到”的严格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抢救井下被困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山西省五大煤业集团的矿山救护队、掘进队、机电安装队和军队、武警官兵共出动6000余人,山西省及周边省区共调集了110台套水泵,经过连续艰苦奋战,115名遇险人员在被困八天八夜后获救生还,创造了事故救援奇迹。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依据应急联动协议立即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情况,并商请总局派出救援队伍参加地震救援。安全监管总局立即要求青海周边的四川、甘肃等省的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迅速集结,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商请解放军总参谋部协调将救援队伍从成都空运至玉树。14日当日19时30分,第一批矿山救护队员搭乘军用运输机抵达玉树,是国家层面第一支到达玉树的专业救援队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与国家地震救援队、武警官兵、志愿者等救援力量协同作战,发挥专业、装备、经验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救援效果。
(四)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目前,生产安全事故类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已形成完整体系,县级以上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部完成。实施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他有关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应急演练工作广泛开展。2009年全国各地共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24.8万多次,参演人员约65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