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正文

闪淳昌: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09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核心提示:笔者认为,应急产业或公共安全与应急 产业(以下称应急产业)是人类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满足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包括预防与准备、预警与监测、处置与救援到恢复与重建各个阶段的需求),从事研发、制造、生产、销售和提供各种相应服务活动的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的总集合体。
  人类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总是在不断地发明创造、生产使用各种各样的公共安全产品,从简单的灭火器具到现代化的消防装备,从普通的逃生器具到功能齐全的救援装备,从一般的检测用品到复杂先进的安防设备设施等等。 所以,各有关部门、学术界与实务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安全生产产业”、“劳动保护产业”、“公共卫生应急产业”、“应急救援产业”、“紧急救援产业”、“防灾减灾产业” 、“安防产业” 、“公共安全产业”等等。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与现实需求,笔者认为,应急产业或公共安全与应急 产业(以下称应急产业)是人类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满足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包括预防与准备、预警与监测、处置与救援到恢复与重建各个阶段的需求),从事研发、制造、生产、销售和提供各种相应服务活动的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的总集合体。

  一、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为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并相互促进

  (一)我国应急管理的实践对应急产业提出了迫切需求,抗击非典以来,我国应急管理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重大成效。特别是近年来,大灾多发,多灾并发,在应对一系列重特大突发事件中,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有效应对各种灾难提供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在监测、预测、 预警、 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确实还有许多问题。 应急产业的现状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二)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文件为应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 物资的监管、 生产、 储备、 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突发事件易发、 多发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 保障应急救 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与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通信畅通”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件工作捉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 (第三十四 条)“国家发展保险事业,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并鼓励单位和公民参加 。 保险” (第三十五条)“国家鼓励、扶持具备相应条件的教学科研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专门人才,鼓励、扶持教学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研究开发用于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 (第三十六条)等。《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防震减灾法》等也有明确规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强调“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 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 素质。 ” 2006 年 10 月,我国政府颁布的《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把建立国家公 共安全应急技术体系、 提升国家应对公共安全灾害事故与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 重点任务之一。2007 年 8 月,我国政府颁布的《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 ,明确要求 地方政府将减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007 年 11 月 13 日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在全国贯彻实施突发事 件应对法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 “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应急产业” 。

  2009 年 9 月 2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应急产业是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提高对传统和非传统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监测、预警、应对、管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2010 年 6 月 7 日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要求“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 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水平。 ”即将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下简称《规划》 )‘

  (三)应急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证明,监测预警设备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往往决定了应急准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应急救援装备的先进性往往决定了应急救援的有效性。 发展应急产业是提升应急管理科技水平的助推器,是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的重要引擎。

  二、我国应急产业的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我国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 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的十个重大项目的实施, 对提高我国应急管理能力, 推动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急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目前仍是我国应急体系建设中的短板。

  (一)关键应急装备发展滞后、抗击非典、 “5?12”抗震救灾的实践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应对灾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也说明我们应对巨灾的准备很不充分。 关键应急装备发展滞后突出表现在, 一是航空应急救援产业极不适应我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二是矿山井下关键救援和避险装备设施明显不足;三是应急通信产业、信息通讯的安全性等存在许多问题。预防为主、 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应急产业。

  (二)应急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加快公共安全的科技研发,加快应急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大批技能型应急产业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三)应急产业标准亟待完善,质量监督工作亟待加强产业标准化的顶层设计不够,使标准化工作不能有序进行;标准化工作体制和机制不尽合理,使标准化工作运行不顺畅;标准化宣贯、监督服务不到位,应急产业中小牌林立、 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现象屡禁不止。

  (四)全社会的参与程度亟需提高 应急产业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要培育应急产业市场,必须提高全民族的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与社会 管理等三大功能。我国保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比较低,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和在预防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在各项巨大灾害损失中, 保险公司通过支付保费 承担的损失不超过 5%,远低于 36%的国际平均水平。

  三、对策与建议
 
  应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应急产业的产品具有公益性、实用性、专业性、安全性、备用性和关联性等特点。所以,应急产业或公共安全产业化的总体目标模式是: 以政府为主导, 以企业为主体, 社会积极参与, 市场充分运作,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经营、标准化管理、集成化组织、社会化 服务的严学研和服务的紧密结合体系。

  (一)加强政府领导,应急管理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急产业的发展必须 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 首先由政府组织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化项目,这种项目通常具有投入巨大、技术和知识密集、风险高等特点,一般的经济实体是很难胜任的,必须上升为政府行为,由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来共同完成。而后,由政府致力于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的转制工作,使部分从事公共安全相关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进入市场。同时,政府还要通过提供 技术支持、市场保证、政策和制度供给来推动应急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务之急,就是 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精神,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贯彻落实《建议》和《规划》的有关要求,把应急产业的发展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建 立健全应急产业的协调联动机制,尽快明确产业门类、制定应急产业目录、制定应急产业的标准,并认真宣传贯彻实施。建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把应急产业的发展纳入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

  (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 提高我国公共安全科技水平; 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 研发作用” 。 企业在发展应急产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经济社会效益,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中国南方应急科技大厦的奠基就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与企业结合的典型。

  (三)大力培育应急产业的市场,公共安全应急产品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国家、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个人,时时事事都需要, 应急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先进的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和快速发展的市场领域。依照应急产品的功能与用途分类,可将应急产业分为“装备、平台、服务”三类。依照应急产品来源分类,可将应急产业分为“专用、兼用、关联” 三类。总之,应急产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应急产业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广阔。

  (四)发挥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型的专业协作用,建议依托各种类型的专业协会、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把分散经营的经济实体组织 起来,形成利益结合、互相依赖的社会化生产和服务体系,进而把应急产业的各个方面、各 个环节联结起来, 形成一体化生产服务网络的模式。 使社会公益事业产业化运作以满足公共 安全的需要。 一些发达国家国有或者政府控制的救援机构有些也是商业化或者市场经济的运 作方式。这些应急救援机构不仅能够从保险、投资等商业化操作方面,还能够从社会公益等 方面获得经济支持和补偿, 形成一种良好的产业循环。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国家、 地方、 民间等完整的救援体系,有的发达国家很早就拥有了国际救援体系,例如于1983 年在法国 成立的“亚洲国际紧急救援中心(AEA)”,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AEA 在 1998 年 7 月全面兼 并了国际 SOS 救助公司,创建了国际 SOS 救援中心(在我国也有办事处) ,成为世界上第一 家最大的国际医疗风险管理公司。 东莞市应急产业协会的成立, 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和东莞 市应急产业协会共同组织编制的《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的 评审,就是发挥各种类型专业协会作用的又一典型。

  (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 《建议》提出,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 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深入实 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工程。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增 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 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安全健康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在核心电子器件、极大规模集 成电路、系统软件、转基因新品种、新药创制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我国的应急 产业必须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为重点, 努力把应急产业建设成为创薪资源 集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机制灵活、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产业。

  应急产业是个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应急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 也是服务业中的一支生力军。发展应急产业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坚信,在党 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的应急产业必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为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闪淳昌,国务院参事。教授级高工,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关键词:

  • 下一篇: 提高应对突发灾害能力 成都475个社区免费配应急箱
  • 上一篇: 中冶宝钢成功研制直爬梯安全绳自动挂设装置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