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高速公路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与救援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31    来源:应安网
核心提示:应安网讯:如何有效的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人从高速公路上路政管理的工作实践出发,就高速公路灾害事故预防措施和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存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方便了人们的外出,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已成为人民出行与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之后,高速公路事故的多发和事故造成损害的严重程度,暴露出了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如何有效的处置高速公路突发事件,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人从高速公路上路政管理的工作实践出发,就高速公路灾害事故预防措施和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现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1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造成危害的特点

1.1 人员伤亡重,财产损失大

高速公路上发生的灾害事故,往往造成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极易导致汽车内的驾驶员、乘客伤亡,汽车失控坠入落差较大的路沟、江河或侧翻等,造成群死群伤的可能性较大。2007年12月27日,京珠高速公路珠京向K171+260处就发生了一起装载液化气车辆撞出防护栏杆,从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上坠入江中,致使车辆报废,桥梁受损,并造成3人死亡的惨剧。

1.2 造成公路堵塞,交通中断

由于高速公路的分隔行驶、通行便捷安全、车流量大以及全封闭性的特点,一旦有事故发生,而部分车辆不愿分流,其他车辆继续驶入就会造成车辆难以掉头、分流和疏散,从而造成高速公路堵塞,严重的导致交通中断。

1.3 易引发次生灾害和衍生害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可能直接引发火灾,即使事故后没有发生火灾,但燃油四处流淌,起火燃烧的危险性较大。装载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还有,事故发生后,如警示标志设置不及时、不规范,极易造成后续车辆避让不及,很可能引发二次交通事故。2008年初春的大雪,湖南京珠高速车辆事故连环发生,道路堵塞,引发人员冻伤。物价迅速上涨,并造成铁路客流加大,引发大量人员滞留,形成蝴蝶效应。

1.4 救援难度大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导致数辆、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相撞,且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燃烧或爆炸。车辆毁坏变形或坠入路沟,众多司机和乘客被困在受损车辆内无法逃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多车多点相撞,救援点多,线路长,事故造成道路堵塞,救援装备和人员难以接近事故现场,疏散人员极其困难。以及消防,医疗,公安等一般距离高速公路入口较远,且出入口较少,各种救援力量一般很难及时到达,遇上发生连环事故,还会造成救援力量不足。

1.5 水源缺乏,取水困难

由于高速公路全线是全封闭的,且没有设置消防水源,因此灭火救援时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自备水。即使事故地点附近有水源,但高速公路的路基一般要高于周围环境,且有路沟和隔离网等阻碍,所以取水非常困难。

2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现状

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起步晚,高速公路管理水平不高、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体系目前还不健全,各种救援力量不足,驾驶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以及广大民众在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发生时,自救和营救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因而在灾害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伤人数较多。

2.1 对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认识不足。由于高速公路管理体系相对复杂,既有交通部门,也有公安部门、也有安全监管部门,而且高速公路大多数是跨地区的,牵扯到的地方政府也较多。但是对于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工作由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认识不清,教育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在高速公路灾害事故防范上还有不少漏洞,经常在出现事故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建立一个完善的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机制缺乏应有的认识。

2.2 高速公路管理职责不清。在我国,高速公路有两个主管部门,即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由于职责不清,使得有时管理出现问题。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正是由于高速公路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抢险救援工作的机制建设、装备投入等较难落实。

2.3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抢险救援体系不完善。在大型高速公路灾害事故中,到场的救援部门较多,如路政、公安交警、消防、卫生、安监等。这些部门尚未形成的灾害事故应急救助的合力,缺乏一个救援主体单位,在事故救援中造成指挥不统一,应急措施跟不上,出现救援不及时的现象。有时虽然各部门都参加救援行动,但是由于缺乏战术应用性训练,应对措施不足,未形成救援合力,且救援装备缺乏,造成救援能力较差。

 

  • 下一篇: 新品推荐:海特伟业便携式(无线应急)车载调频发射机
  • 上一篇: 建筑物坍塌事故分析及抢险救援对策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