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安网讯:今后,遇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下,北京市将适时启动收费公路社会车辆暂时免费通行的措施。此外,到2014年底前,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将确保提前30分钟以上发出。
4月1日上午,北京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应急突发情况中将建立应急通行机制。其中包括,适时启动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下收费公路社会车辆暂时免费通行的措施。
目前,北京市只在重要节日实行高速路免费的政策,此次明确提出突发事件中社会车辆暂时免费通行,将有利于紧急情况下公众快速疏散,防止道路出现大面积拥堵。
此外,上午公布的“意见”中明确,本市将加快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项目建设,启动市和相关区县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2014年底前,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业务系统实现试运行,确保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提前30分钟以上发出。加快建设应急广播系统,建立人员密集的城市广场和重点街区的广播系统。
今后,为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本市将加快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服务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网点密度,研究本市强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气候变化规律,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及最新科技手段,开发城市精细化预报的新模式。
意见内容
出台应急志愿者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策
本市将鼓励引导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承担应急科普宣教、信息报告、协助开展先期处置和善后等工作,并将应急志愿者队伍纳入全市应急体系。2013年底前,本市将完成全市应急志愿者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工作,出台应急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策。
同时,全市将建立完善21个重点领域的专业应急队伍,组建1080人的市级应急大队,各区县组建100人的应急分队。
防洪防涝规划 年内编制完成
“意见”中提出,在今年汛期前本市将完成中心城20座下凹式立交桥区泵站升级改造任务,利用3年时间完成城区84座雨水泵站系统改造。2013年底前,编制完成全市防洪防涝规划,并制定并实施《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每年500万市民接受应急避险培训
根据“意见”,全市将通过专门广播电视频道进行公共安全与应急知识科普宣教,每月播出时间不少于2小时。充分利用人防工程等公共资源,于2013年底前建设完善一批面向社会的综合公共安全宣教基地。
开展应急培训工作,保障全市每年不少于500万市民接受1次以上的应急避险培训。每个社区每年至少开展4次以上的居民综合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开展1次火灾或地震等方面的应急避险疏散演练。
此外,因应对突发事件采取措施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应按国家规定给予补偿,由专业处置主责单位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的补偿标准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