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人员密集场所灭火救援的应对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1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核心提示:近年来,无数起商场、影院、网吧、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火灾,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及参考有关文献,浅析对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的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各种高层、地下建筑和公众聚集场所急剧增加,消防法、建筑规范等各类法律制度和安全规定的制定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些人员密集的场所,由于用火、用电量大或吸烟等不安全因素的广泛存在,各类火灾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无数起商场、影院、网吧、市场及娱乐场所的火灾,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很恶劣的影响。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及参考有关文献,浅析对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的应对措施。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

人员密集性场所是指人员密度较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导致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酒店等公众聚集场所。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特点

(一)燃烧猛烈,蔓延快。人员密集场所内部装修可燃物质较多,且分布均匀,一旦发生火灾如在5—10分钟内不能将火势控制,极易蔓延整个空间,形成全面燃烧。

(二)电器设备多,线路复杂。人员密集场所有大量照明灯具、电气设备、变配电设备等,且线路复杂,耗电量大,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各种灯具和电器设备等,易因用电不慎引起火灾。

(三)疏散难度大,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娱乐场所内的人员正处在极度放松之中,突然起火会造成人员惊慌失措,处于人的求生本能,争相逃生,局面处于混乱状态,特别是在停电无照明和烟火威胁情况下,极易造成伤亡事故。另外,因出入口较少,火场浓烟、高温及建筑物坍塌等情况的发生,极易造成挤伤、踩伤、轧伤或高温浓烟缺氧窒息等伤亡事故。

(四)情况复杂,扑救难度大。火场情况瞬息万变,很多都是预料之外发生的,这就要求指战员要时刻关注火场风吹草动,遇有情况预先察觉,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伤亡。火场内部布局复杂,给火灾扑救带来难度。火焰大、温度高,很难深入内部灭火。在需要救人、疏散、灭火同时进行之时,相互干扰,行动难度大,人员分散,经常会有力量不足的感觉,为火灾扑救带来难度。取“先控制、后消灭”的灭火战术原则,堵截包围,内外夹攻,逐片消灭,将火灾扑灭。

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的应对措施

(一)深化“六熟悉”,知己知彼。“六熟悉”工作是消防战备执勤的基础。大部分人员密集场所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六熟悉”工作要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熟悉。对辖区的人员密集场要所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临警反映迅速,果断处置。这类场所主要有:大型的商场超市、集贸市场、车站、歌舞厅、影剧院、餐饮场所、游艺场所、桑那浴室等等。人员极易高度集中,且多数建筑面积比较大,单个防火、防烟分区范围广,设施功能复杂。 特别是在开展“六熟悉”过程中,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单位固定消防设施、天然水源及交通道路情况。二是单位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三是场所内是否涉及有触电、易燃易爆、中毒、建筑倒塌等危害和避免伤害、排险的紧急措施。 四是疏散救人的途径和方法。如各类安全楼梯、消防电梯、直通室外的通道、出口,以及采用消防登高设备,紧急破拆救人情况等。 五是辖区现役以及专职消防力量情况,消防应急救援器材装备以及救援方法、要求、各类注重事项等。

(二)第一出动,集中歼灭。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后,首先要加强第一出动,第一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于火场,集中优势兵力于火场的主要方面。首先力量调集时要坚持宁多勿少,可调集其他救援力量协同作战,切忌零巧碎打。其次力量调派时要针对人员密集场所救人、灭火任务重的特点,第一出动调派大型水罐车、供水车、登高车、特勤器材装备等,确保现场救人、灭火任务的圆满完成。

(三)全力搜救,疏散人员。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往往被困人员多,现场混乱,情况不清,第一力量到场后,要第一时间了解火灾情况,准确判断着火点位置,明确重点主攻方向,同时,应迅速组成抢险救援小分队,努力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

一是制定周密的疏散预案。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特点,贮存物品情况,人员活动情况,考虑火灾时烟气可能充斥流动范围,以及安全通道的特点等,制定详细的疏散预案,疏散预案要包括下列内容:①人员的疏散组织与指挥:要由公众聚集场所的单位领导、安全保卫人员、消防部门人员共同研究,制定组织疏散方案并确定分工。②正确选择疏散路线: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各异,特别是有些不健康的场所或在地下或在建筑的内部,隐蔽性强,出入路线复杂,人员素质各异,又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必须根据各类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特点和人员流动情况选择疏散路线。③制定切实可行的疏散方案:应该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蔓延特点及人流密度情况,确定疏散方法、疏散顺序、疏散保障与引导方式,以确保安全疏散,并应该定期的演练,提高疏散效率。

二是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方法。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时,搞好初期人员疏散工作至关重要。场所内部迅速组织疏散:当紧急状态下,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立即报警,同时组织内部人员参照疏散方案,迅速的组织疏散,同时要做好以下几点:(1)根据场所的火灾情况,优先选择最佳的疏散路线;(2)内部安全保卫人员、服务人员迅速到位,组织人员疏散,不断用广播、喊话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组织好引导疏散工作,维持好疏散秩序,防止拥挤踏伤;(3)优先组织起火层以上(含着火层)人员,在疏散过程中注意排烟、消烟,使疏散路线畅通;(4)针对不同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人员特点采取相应的疏散措施,注意对老弱病残的照顾;(5)公共场所火灾疏散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口罩、毛巾、手帕、餐巾、沙发布等捂住鼻孔以防止烟呛、中毒,进行自救互救,有组织向下层、出口处疏散;(6)烟气充斥时应该采用较低的行走姿势,必要时应该告知爬行撤离现场;(7)在疏散过程中应该注意排烟,打开上部窗口或利用排烟设施排烟,保障疏散路线畅通。

三是疏散与营救注意事项。(1)注意火灾通报时机,防止混乱。在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初期阶段,当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火灾,且人员多、疏散条件差时,疏散组织者应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进行疏散,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知其他人员疏散。在火势猛烈时,应同时公开通报,让全部人员疏散。(2)注意疏散时间。公共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时,要求人员在3至6分钟内疏散出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此疏散组织者应设法保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撤出或者先期撤离烟火充斥区。(3)必要时应采取强制疏导。当火势封锁了疏散通道,人们又慌又乱无目的乱窜时,公安消防人员应立即组织力量,全力堵截火势,掩护疏散,并设法阻止人流乱窜,采取强制疏导手段,将人员疏散出危险区,防止出现伤亡事故。(4)在出口处设立警戒。在出口处设立警戒,防止已被疏散出的人员及寻找亲人的家属又进入火区。(5)要清点人数。对救出人员要清点人数,看是否全部救出。(6)营救人员要搞好个人防护。消防人员在进入火区营救时,除自身应佩戴各种安全防护装备外,在条件允许时,还应考虑携带部分用于营救被困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备,对中毒危险者进行必要的保护,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营救生命。

(四)内攻为主,外攻为辅。 人员密集场所内部结构复杂,不实施内攻很难直接打击着火点,灭火时应坚持以内攻为主,果断组织灭火攻坚组、抢险救援攻坚组等攻坚组力量实施内攻。内攻时,要根据人员密集场所火情特点,充分发挥攻坚组的攻坚优势,充分发挥攻坚组的装备优势,充分发挥攻坚组的人员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灭火。若已形成立体燃烧,内攻条件不具备,而起火部位靠近外墙、窗、门时,可选择从外部直接射水灭火;若起火部位较高也可利用举高车辆从外部进攻,或者视情况内、外攻结合扑灭火灾。

一是加强侦察,避免盲目行动,造成不必要的直接伤害。人员密集性场所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到场后要果断侦察,并及时切断电源,避免发生触电,打开所有出入口,尽快疏散人员。

二是速战速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时间就是生命。浓烟毒气对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随时都会造成危险。因此,必须坚持速战速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要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疏散抢救出最多的被困人员,及时排除险情,消灭火灾。

三是正确布置水枪阵地。人员密集性场所火灾,宜采用内攻近战、内外夹攻的方法,水枪应尽量接近火点,水枪阵地一般应依托承重墙、柱,设在门、窗口,便于观察,便于射水,便于转移和撤退;切忌将水枪阵地,设在建筑物的中心,以免建筑结构倒塌时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确保火场不间断供水。人员密集性场所火灾,有时需要出大量的水枪和水炮控制火势或进行掩护,供水线路多,单位时间内用水量大。为确保火场供水不间断,火场指挥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供水,确保火场用水不间断,保证灭火战斗的顺利进行。

四、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一)火警调度员要正确分析判断火灾情况,选择最佳调度方案,合理调度力量。

(二)到场后要迅速侦察火情,确定扑救方案,正确处理好救人与灭火的关系。

(三)要处理好抢救、疏散人员与灭火的工作,防止忙中出乱。

(四)要及时向政府、公安部门报告火情,及时调集治安、交通、供电、医疗救护等方面力量到场,协同作战。

(五)进入火场内部作战时,烟雾浓、毒性大,温度高,必须作好充分的个人防护,穿隔热服,使用安全绳,携带照明灯具,佩带空气呼吸器等安全防护装备。人员密集场所内部结构情况复杂,灭火人员要结组行动,防止意外发生。

(六)灭火作战之前要检查是否切断电源,防止人员触电。灭火作战时要正确选用水枪种类。(贺露文)

 
关键词: 应急救援

  • 下一篇: OFDM 技术在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 上一篇: 山东加强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库建设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