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四川地震应急救援五年之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10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汶川地震后,系统进行了升级和完善,现在在灾情获取、地震应急专题图快速出图、辅助决策资料针对性等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

救援力量组建了多支专业救援队伍

在地震应急队伍建设方面,地震局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和培训。

他介绍说,他们联系比较紧密的专业救援队伍,一是四川省2002年依托消防部门成立的地震灾害救援队,二是2011年5月四川武警工化应急救援中队整体转制为四川省应急救援队(全国统一安排,其他省也已相继成立)。

军区、消防、安监(矿山救援队)等多个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队。此外,武警四川森林总队去年总体任务转制为应急救援队伍。

这些都是省级的应急救援队伍,各地市都有依托不同力量组建的队伍。

地震部门跟这些救援队伍之间的联系,一方面是建立沟通机制,地震相关信息跟他们联网共享。另一方面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传授地震知识、仪器操作技能等。在救援实战中,地震部门会派出结构专家指导救援队伍,比如倒坍的建筑从哪里下手,哪些柱子能搬动哪些不能搬动等。

日常演练地震前两天的训练是早就安排好的

“确实是巧合。”

江小林笑着主动提起了芦山地震后流传甚广的一个传闻:地震前两天,四川消防部门在乐山举行了一次以7级地震救援为目标的演练,因此很多人认为其中有内幕,是地震部门知道要发生7级地震,但是不敢宣布,只能悄悄地举行应急训练。

“其实不是在乐山,而是在眉山的仁寿县。”江小林说,他当时也参加了这次演练,周五演练结束他回到成都,结果第二天就发生了地震,震级也正好是7级。

演练的地方,后来成为灾区之一,这些参加演练的队伍,也迅速进入灾区开展实战救援。

江小林说,这是本来就安排好了的年度训练,“说我们早就知道要发生7级地震,这是根本没有的事。”

据江小林介绍,地震演练很常见,并且不局限于专业救援队伍,包括大型企业、商场,尤其是学校都会经常演练,四川省教育厅还特别发了一个文,要求学校必须有安全训练的课程。“我们的演练是常态化、多层次的。”他说,四川省一年的日常演练会有1000多次。

记者此前在宝兴县城采访时,当地居民称汶川地震后都有地震应急训练,包括疏散、安置、救援方面都有。

避难场馆“避难馆”少,与日本有差距

记者在芦山地震灾区发现,学校、体育馆、医院、广场大多成为灾民安置场所。

据江小林介绍,地震局的另一项工作就是推动避难场所的建设,这一工作进展比较大,此次芦山地震后灾民大多安置在体育馆、学校等场所。

不过他坦承,跟日本相比还是有差距,现在“避难场”多,但是“避难馆”少,日本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他说避难场是开放式的,安置灾民就必须扎帐篷,生活不是很方便,尤其是寒冷、下雨的时候。而如果有场馆,则可以避免这些麻烦。

“今后要推动避难场馆的建设,比如学校、医院的建设防震级别提高一档,让它们在地震后成为‘避难馆’。”

 
关键词: 地震救援

  • 下一篇: 安监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救援培训工作的通知
  • 上一篇: 新款地震救援车亮相国际消防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