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浅析进口消防车辆使用管理现状与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6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核心提示:应安网讯:如何使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管好用好这些新型特种车辆,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做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是消防部队当前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近几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消防支队灭火救援车辆装备建设取得了跨跃性发展,进口消防车主要车型包括举高类消防车、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新型AT城市主战消防车、全地型抢险救援车与及每分钟流量达10000升的大功率泡沫水罐消防车等新型高端消防车辆。大量进口消防车列装投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有了显著提高,极大改善了基层中队车辆装备“低、小、散”的状态,为全面提升消防部队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能力提供了坚实保障。如何使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管好用好这些新型特种车辆,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做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是消防部队当前面临的一项新挑战。笔者结合部队实际和实地调研体会,就如何加强进口车辆规范化使用管理工作,浅谈一下个人观点:

一、存在问题

随着进口消防车列装数量和使用年限的增长,因使用不当导致的进口车辆故障频发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同时,又由于进口车辆装备就地维修难、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等因素制约,不仅影响了部队正常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工作,也给部队带来了极大的财力负担。进口消防车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粗放式”的管理方法,造成了电子原件提前老化或损坏。目前,多数消防中队车辆器材日常管理仍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对车辆几近每日采用大水流直接冲洗,清洗后又未及时擦拭干净,且凉晒时间短。由于长期处于潮湿及水渍渗漏状况下,导致电子线路板、触控头等敏感控制部件长期受潮失效,甚至短路情况的发生。

二是“闲置式”的使用状态,加大了车辆损坏的机率。原装进口消防车大多为举高类消防车,或新型A类压缩空气泡沫车等高价值特种车,往往被基层消防中队官兵视为镇队之宝,这些车辆除灭火救援战斗外,驾驶员平常舍不得多用,甚至不敢多开动,一方面由于技术操作训练时间短,导致应用技术不成熟,作战效能发挥不到位,另一方面则由于车辆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达不到车辆特殊部件定期自检自测、加温除湿润滑等要求,加速了车体部件老化进程。

三是“被动式”的保障机制,导致了众多“大毛病”的出现。由于多数进口消防车生产商在国内没有定点维修点,车辆出现故障或部件损坏均需国外工程师来检测维修,时间周期长、费用高,出现一些小故障大半年时间都得不到调试修理,“小故障”得不到及时处理,最终“积劳成疾”,导致越来越多“大毛病”的出现。

二、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暴露了部队“重配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思想和人员选配及培训手段、车辆使用及管理制度、维保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消防装备人才队伍建设的不适应性

首先,消防部队的装备人才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经验缺乏。消防装备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滞后于装备的发展速度,导致专业的装备管理人才十分缺乏,那些既能熟练使用和保养器材,又能及时发现和排除装备故障,延长装备使用寿命的专业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其次,多数单位不注重装备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岗位更换频繁,不注重专业的业务培训,不注重专业人才的保留任用,造成当前装备管理队伍人才紧缺,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偏低,这些都成为装备建设发展工作中严重的制约因素。再次,新装备配备后普遍存在培训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基层部队官兵仍沿用陈旧的管理模式,业务技术学习基本靠教材,使用操作基本靠说明,检测维修基本靠厂家,维护保养基本凭直觉,缺乏有效的系统培训体系。官兵对新装备不会用、不敢用,装备出现故障后不会维修、不会保养,逐渐丧失了驾驭现代化高科技装备的能力素质,部分装备列装多年仍不能形成战斗力。

(二)维保体系及技术保障机制的不适应性

首先,对进口车辆在验收关上把关不严。因为验收人员水平的不足和意识的缺乏,对进口消防车辆的验收还仅仅停留在外观和器材数量的查验上,主要表现为仅对车体外观包括车灯、反光镜、车体涂层等是否有部件破损,车辆所配器材数量达不达到要求进行检查,缺乏对进口车辆水泵系统、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位的了解,忽略这些核心部位的查验。其次,在经常性检测维护方面跟不上车辆配置的进度。进口车辆要使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经常性的检测和维护保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基层部队对进口车辆的日常性检测维护还只停留在表面,再加上平时舍不得用,很难发现车辆存在的隐患。有的单位鉴于维护知识匮乏,难于下手,干脆不进行保养,导致进口车辆使用寿命大大减少,再加上进口车辆科技含量高,许多部位的检测维修需要专门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消防部队本身的技术力量已经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维护和保养,亟须借助国外和国内知名厂家的力量,建立起一套快速、便捷的维保体系及技术保障机制。否则,车辆得不到定期的检测保养,一旦装备出现问题,便需要花费很长的维修周期,从而影响执勤备战。

 
关键词: 消防车

  • 下一篇: 湖南郴州341万元采购银河科技正负压排烟车
  • 上一篇: 初探大跨度大空间建筑的火灾排烟问题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