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8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

具体来看,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科技研发,在基础性系统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投入显著增长。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各个领域的科技得到快速良性发展,研究成果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以很快的速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某些点上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气象、地震、水文、海洋环境、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煤矿瓦斯等灾害检测预警系统建设得到加强,检测网络日趋完善;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全国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健全,政府组织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形成,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增强。[5](2)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初步建成。在灾害监测与预警方面,初步建成了主要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干旱、风沙、滑坡与泥石流、海啸等)监测体系,相继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观测系统,在卫星遥感的处理、信息提取、影像图制作技术和软件开发方面有了较大发展。[6](3)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及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城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城市重大事故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城市重大事故应急能力评估、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综合性、全局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7](4)应急科技研究逐步扩展并取得初步成果。针对监测监控和预测预警技术、辅助决策和模拟仿真技术、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技术、应急技术标准化、应急管理与应急法制等方面开展科技研究。以北京、黄石、昆山、石化企业、平安校园等为试点,在国家级、省市级、地方级和企业的应急平台与应急预案方面开展探索,应急平台核心技术和数字化应急预案技术取得初步成果。[8]

三、“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共安全领域项目代表性成果

(一)构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依托“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围绕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国务院领导同志应急指挥和日常值守应急需求,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风险评估、决策指挥,研究构建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总体架构、方案设计、技术标准、模型算法、系统软件、技术装备及其综合集成。目标是建设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中心,以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提出应急平台体系系统架构和设计方案;研发事件链与预案链技术;研发应急平台核心系统。“十一五”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首次开创了我国国家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政府管理系统,通过科技攻关,从国家到地方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基本形成。

通过项目实施,完成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总体方案的顶层设计和应急通信系统、应急应用系统、移动应急平台等研发任务;在国家应急平台体系设计构建、次生衍生事件综合预测预警方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数据库系统与应急应用软件、多级多方协同会商与态势推演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创新与突破,在事件链、预案链综合预测预警,应用软件和多方协同等方面具有特色;实现了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等主要功能,满足了各地区、各部门和国家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了决策支持内容和方式的技术跨越,是自动化、智能化应急管理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

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国家应急日常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置,并全面开展国务院应急平台和各省市、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南方洪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北京奥运安保、甲型H1N1流感、山西临汾尾矿坝溃坝等重大事件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务院领导同志以及国务院应急办领导进行应急指挥与快速决策提供了技术服务,已成为国务院应急办日常值守应急工作的重要手段,多次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肯定;综合应用系统在国家电网“奥运保电”、北京市应急办奥运安全、广东省政府抗洪救灾等应急管理工作中进行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核心软件系统已由国务院应急办配发全国31个省(区、市)推广应用,标准规范已由国务院应急办发文指导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的广泛应用,在防范事件风险、缩短决策时间、综合协调应急资源、优化调度救援力量、增强应对科学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瓦斯治理等技术装备取得长足进展,煤矿安全形势显著好转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相关项目,以瓦斯治理为重点,解决了煤矿安全生产中灾害防控、监管监察、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一批技术难题。其中,基于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的新一代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煤矿井下多系统融合和瓦斯灾害的实时预警,预警准确性可提高到80%;防爆大透视距离无线电波透视系统和矿井多波地震仪实现了对断距3米以上断层的精细探查;煤矿井下突出松软煤层顺层钻进钻机和井下中硬煤层水平长钻孔定向钻机的钻孔深度分别达到168米和1046米,创造了国内外设备在国内地质条件下的最好纪录,为我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煤矿灾害基础参数测定体系的完善,使瓦斯含量、压力、渗透性等测试效率、准确性和精度大幅度提高,提高了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首次提出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风机等5大类在用设备的检测检验方法,为井下在用设备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监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创新了电(磁)、弹性波、核磁共振等物探方法在矿井地质的应用,显著提高采空区(老空区)展布规律和物性特征的探测深度和精度。

依托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在淮南矿区、松藻矿区、峰峰矿务局、抚顺老虎台煤矿、淮北矿业集团、平顶山煤业集团、天地王坡煤矿、冀中能源公司、晋城煤业集团等代表不同灾害类型的矿区和单位,建立了15项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和事故防控科技示范工程。这些示范工程为矿区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成为全国类似条件煤矿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在煤矿安全科技进步和成果应用的推动下,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在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截至2009年,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全国煤炭产量30.5亿吨,增长了44.5%;煤矿死亡事故1616起、死亡2631人,分别减少51.1%和55.7%,其中瓦斯事故157起,死亡755人,分别减少62.1%和65.2%。

(三)特种设备安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事故率稳中有降

依托“生命线工程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针对特种设备事故预防领域中的共性、关键性突出问题,围绕生命线工程、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和电站锅炉长周期运行以及典型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风险寿命评价和检测监测以及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管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成果在全国220公里埋地管道、110多台大型储罐、200多套石化成套装置、20多台电站锅炉、70多套大型游乐设施、170多台大型起重机械、30多台电梯、40多条索道、10多台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检测和安全、风险、寿命评价,以及江苏省、深圳市、淄博市、南京市技术监督局的安全监察业绩评价中进行了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在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和危险性猛增的背景下,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特种设备事故率稳中有降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并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目前,据企业效益证明统计:(1)埋地钢质管道外腐蚀检测评价等技术应用于1.3万公里埋地钢制管道,为查明安全隐患、进行科学维修提供了可靠依据,减少改造费4.3亿元;(2)石化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监察等技术应用于中石油、中石化成套装置,直接经济效益6.4亿元,间接经济效益14亿元以上;(3)电站锅炉复杂服役环境失效行为的预防预警系统等技术应用于20多台电站锅炉,经济效益1.65亿元;(4)大型起重机械安全检测监测与评价等技术应用于178台大型起重机械,减少停产与改造费5.3亿元。

 

  • 下一篇: 陕西:利用农村广播系统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 上一篇: 山西开展多项应急管理宣传活动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