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实维护公众知情权,全力保障公民权利的责任
知情权就是与事件相关者了解事件真实情况的权利。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构成一定威胁、造成一定损失,在此期间,如果政府能够站在维护公众知情权的角度去考虑,正确加以引导,应急处置就会更加科学,可能就会将损失降到最低。而如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对信息加以封锁,就有可能出现流言,从而增加群众的恐慌情绪,就会增加应急处置的难度,政府的公信力也会在群众心中降低。比如像非典事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正面报道和宣传,对于我们树立一个讲信用、负责任的大国政府形象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知情权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级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应该将对于公民权利的保障放在应急管理的重要日程加以关注,在事件发生后,不回避、不掩盖,及时将信息进行公开、透明,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起到客观上的监督作用,才能共同应对灾难,才能将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失误减少到最低。比如在禽流感事件处置中,我国政府采取了每日疫情公告制度,将每天的疫情和最新的救治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世界,使得开始阶段的谣言不攻自破,社会公众心理开始走向平衡,保障了公众权利,降低疫情带来的损失。同时,轰动全国的芦山地震,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全力保障公民权利,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不断召开有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坦然面对媒体的报道,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应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灾难。并指出:“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伤员、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从而激发了人民群众应对灾难的信心和决心,灾难面前将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达成了共鸣,把危害降到了最低限度,进而树立了政府敢于负责、勇于决断的良好形象,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力。
四、切实加强事故分析,全力降低社会危害的责任
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减少灾后损失,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已有的发展成果,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因为,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所以,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全力降低社会危害就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全力降低社会危害,只有对事件进行综合考虑、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节约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果。这就要求政府在平时积累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于应急管理有关案例的研究,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突发事件的具体危害和应急措施的实际效果。国外这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对应急管理活动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研究。作为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以国外先进经验为基础、为参考。在多数情况下,适度应急响应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政治问题,而是需要引入经济学视野下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理想的响应系统对所有检测到的各级各类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都做出响应,但从资源限制、响应成本、响应收益等实际情况考虑,不惜一切代价的过度响应和扩大化响应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为此,在应急响应过程中,政府决策者都必须考虑成本—收益问题,响应成本不能超过预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成本—收益方法要求决策者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政治合理性和技术合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应急响应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从而确定合理的应急响应行为和适度的安全保证程度。当然,在具体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用经济利益来进行衡量,这时就需要对于应急管理举措所带来的后果进行综合性的全方位研究。只有在综合考虑和深入研究下,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决策,才能在应急管理处置过程中达到成本、收益和效果最大化,否则就只能是舍本逐末。
五、切实加强危机管理,全力开展危机教育的责任
就全世界来说,突发公共事件无处不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大众危机意识的树立对于减轻危机、降低社会危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危机教育应在危机管理的框架下进行,而加强危机管理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及时对社会公众开展相关的危机教育。危机管理者可以根据危机的来源将各种危机的背景、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向公众作以介绍,例如国际、国内的金融危机、全球变暖、资源、能源紧缺、安全生产、自然灾害、民族颠覆等诸多领域的危机可以向大众作以介绍,提前学习,提前介入,早做准备,未雨绸缪,根据已有经验加大对民众预防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知识教育力度。不断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政治风波、金融风险等各种突发事件实际,总结出我们自身切实可行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危机管理者的管理,危机管理者要组织相关人员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学习等突击形式,进行有目标、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加强对民众的应急知识教育,从而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注重突发公共事件的学校教育,重视专业培训和演练,有重点、多层次地开展各类应急知识教育,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教育体系和大众传媒之中,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危机真正袭来之时确保人民大众积极应对,并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反应和处置,促进社会大局稳定,才能真正将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在应急管理中,政府肩负着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哪一级政府,都应该清醒认识在应急管理中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不辱使命、牢记宗旨,充分发挥自身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只有这样,应急管理才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咸阳市秦都区应急办朱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