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实践和推广中也发现,加强消防与环保应急联动机制建设,还存在着许多源头性、瓶颈性和保障性问题,亟需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例如,在法制源头上,还缺少配套的法规保障,已有的法规贯彻落实不够,缺乏应有的强制约束力和执行力;在机制运行上,受制于法制和体制,应急联动的各个环节过多依赖行政命令而非法规支持,未能实现机制运行常态化、规范化;在保障建设上,应急处置所涉及的技术、资金和物资还缺乏有效保障。
不断提高我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环保和消防应急联动机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全社会各个部门、各救援力量的共同努力。借鉴英国消防与环保应急联动实践中的有益经验,综合分析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现阶段特征,当前,消防与环保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各级人民政府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环保和消防部门应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争取把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置于各级政府的基础性、先导性位置,抓好统筹规划,搞好顶层设计;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将各地现有的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提升其效力和执行力。同时,着眼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法制层面暴露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规范应急联动指挥程序,明确应急工作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类人员的职责,使应急处置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第二,强化信息共享,构建灵敏、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消防与环保部门应建立日常联席、定期会商机制,加强灾情研判、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案例研究。要共同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修订工作,明确各类灾害事故预案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之间的衔接和关联,要对灭火救援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有充分的应对措施和解决途径。有条件的地方可借鉴山西朔州“12369”环保热线和“119”消防通信指挥平台科学并网、有效整合的做法,充分发挥各地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体系完整、响应高效的优势,积极推动政府以此建立政府综合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整合各相关部门的灾情研判、预测预警、应急力量、物资储备等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逐步形成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响应体系。
第三,立足实战需要,不断完善联勤联训联合演练机制。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科研、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定期为消防部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消防部队要将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知识和专业技能纳入到训练内容中,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强化消防官兵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控制事故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灭火剂、洗消剂对环境的影响。环保和消防部门要切实掌握本地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源和污染源的底数,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定期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联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战效果、指挥员的决策能力、多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水平、各应急力量的应对水平、技术装备和特需物资的储备保障能力。
第四,坚持科学施救,切实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消防部门要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原则,发挥反应迅速、机动性强的优势,在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技术专家指导下,按照应急预案和处置规程,快速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态发展,严防二次污染和次生、衍生事件发生。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提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为消防部队提供专业指导,切实将环境应急关口前移。
第五,着眼长远发展,努力推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消防法》明确了公安消防部队“依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定职责。建立健全以消防队伍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救援效能,最有利于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立了省级地震救援队。参照该模式,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任务的需要,可依托公安消防特勤队伍建立省级突发环境应急救援专业队。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可借鉴山西朔州等地的做法,积极争取各类事业编制名额,增设应急救援实体机构,有针对性地配齐配强应急救援车辆装备,将队伍建设及运行保障纳入国家和省级财政保障范围,满足本地和跨区域应急救援的需要。化工企业比较集中的沿海、沿江地区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多发的交通干线,可依托当地消防部队,有针对性地配备侦检、防护、警戒、堵漏、洗消、救生、输转、回收等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专业装备,并加强与其他专业力量的联勤联动,逐步形成布点合理、反应快速、装备精良、机动灵活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机动力量。
作者简介:何宁,公安部消防局作战训练处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