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海南省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7    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国家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系统的技术和信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完善我省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海洋渔业和野生动物病疫源等监测站网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优化功能布局,提高监测水平。注重加强台风、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风暴潮、赤潮、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灾害等频发易发灾害,以及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发布机制,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方式,准确、及时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特别是加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宣传车等预警预报信息能力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预警预报体系。

(二)加强自然灾害风险信息管理能力建设。

全面调查全省重点区域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减灾能力,掌握主要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摸清我省减灾能力底数,建立完善省级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评估专家组,对我省重点区域各类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编制全省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域及重点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图,开展对重大建设项目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气象、三防、农业、地震、海洋渔业、统计、测绘等相关部门的灾害信息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完善信息共享、灾情评估、政策咨询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灾情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对灾害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应用,为救灾应急工作提供科学决策服务,进一步提高我省综合减灾能力。

(三)加强自然灾害防范防御能力建设。

加强防汛抗旱、防震抗震、防风抗潮、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疫病疫源防控等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提高城乡建筑物特别是人员密集场所和重大建设工程的灾害防御性能,推广实施安全校舍和安全医院等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抗旱应急水源、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强市县城区排洪抗涝能力建设,基本完成市县城区重点河段防洪堤及沿海市县防潮堤工程和全省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隐患搬迁避让和重点治理工作。 

(四)加强区域和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将防灾减灾与城乡区域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新建城乡建筑和公共设施的设防标准,加强城乡交通、通信、电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加强城乡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基层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加强城乡基层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设,完善乡镇、村(居)委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减灾安居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创建55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有效利用学校、公园、文化体育广场等现有场所,建设或改造城乡应急避难场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对自然灾害严重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自然灾害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健全抢险救援协同联动机制。

加强救灾技术装备建设。各市县、各部门应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求,以提高灾情采集与传输能力、搜救能力、后勤保障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应急通信装备、救灾专用车辆、救灾办公设备等技术装备建设。

加强救灾款物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认真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切实履行救灾职责,建立救灾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救灾应急资金快速下拨机制,确保救灾应急资金在最短时间内下拨到灾区。加快编制救灾物资储备发展规划,通过改扩建、新建等方式解决储备场所。建立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配送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及商业物流网络,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救灾物资能力储备及配送分发下拨机制,与救灾物资生产厂家或销售商签订紧急供应协议,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六)加强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

加强防灾减灾的科学研究,开展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研究,重点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重特大自然灾害链、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等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着力提升防灾减灾工作科技含量。

依托国家减灾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通讯系统以及我省现有的相关系统,加大防灾减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研究的力度,提高遥感数据获取和应用能力,建设卫星遥感灾害监测系统,努力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七)加强防灾减灾社会动员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自然灾害社会捐赠管理机制,加强捐赠款物的管理、使用和监督。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众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等方面作用。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志愿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导基层社区建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提高志愿者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促进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

(八)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和专业队伍建设。

建立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组建一支由卫生、交通、水务、地震、消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减灾救灾的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加强从事防灾减灾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救灾抢险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结合救灾抢险工作特点,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救灾抢险专业队伍,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医疗卫生、民兵预备役、红十字会和社会志愿力量等在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每个城乡基层社区至少有1个灾害信息员。加强防灾减灾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灾害管理人员的防灾减灾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关键词: 防灾减灾

  • 下一篇: 佳讯飞鸿:挺进吕梁山 树立隧道应急通信新标杆
  • 上一篇: 我国安全防护用品市场缺口可观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