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练”字上求突破,提高特勤班的业务素质,灭火战斗力
实施科技兴训,深化训练改革,必须改革训练内容,有调整、有舍弃、有创新。不能墨守原有的训练内容框架不放,否则就无法腾出时间抓科技含量高的训练,只能是口号喊着科技兴训,实际却在原有的老圈子里转。只有立足于火场这个基点,按照火场的需要,训练改革才有新的内容和旺盛的生命力。我们所说的“面向火场”,是指面向现代火场,而不是一般的火场。如果面对一般火场,训练改革就没有必要了。现代火灾,如油、气罐群爆炸燃烧,毒气泄漏,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地下工程、人员集中场所等火灾,有其非常鲜明和特殊的火灾特性。在作战形式即战术技术应用上,表现出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组织指挥和具体操作的难度很大。如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要综合考虑和展开登高、供水、排烟、救人自救、破拆障碍、开辟通道等战术措施,一旦失误就会危及全局;再如大型化工企业储罐区火灾,往往出现不同油品储罐、气罐同时燃烧,若干储罐和地面流淌物同时燃烧,爆炸和燃烧同时出现,已经爆炸和可能爆炸相继出现,以及气体大量泄漏、液体大量流淌等潜在危险,战术应用、灭火剂施用、技术措施采用都有很大的难度。我们面对这些火场特点和作战形式来选择训练内容,改革训练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练为战”。抢险救援方面的基础训练,包括增强身体耐力、灵敏性的体能训练;穿戴各种专用服装和佩戴呼吸保护器的防护训练;操作各种专用服装和佩戴呼吸保护器的防护训练;操作各种大型破拆工具和移动式排烟机等抢险作业器材方面的技术训练;在有毒、高温、黑暗、浓烟、高空、地下等特殊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和心理训练。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抢险救援训练体系,建造各种模拟训练设施,使训练切实得到保障,不断提高抢险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
四、消防特勤班训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立足打赢硬仗,提高消防特勤班作战能力
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在抢险救援中的作战能力,可以说主要体现在救生能力、防化能力、破拆能力、堵漏能力和侦检能力上面。但由于受装备配备和专业训练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的上述“五个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抢险救援中有些难题仍然无法攻克。实践证明,根据一个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的现有装备,在灾害现场使用担架、躯体固定气囊、肢体固定气囊等器材,一次能救出8-10人;发生化学灾害事故后,穿着防化服进入事故中心地带行动的人员,一次能有25人左右。针对此问题,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要接受医疗救护培训,增加折叠式担架配备,在重大灾害现场加强与医疗救护部门的配合;增加重型防化服配置训练,提高消防队员穿着防化服后的行动能力;掌握社会具有大型切割、挖掘、清理机械设备的单位情况和操作能力,保持一定的联系,注意研究和训练操作从门窗到复杂条件的破拆课题;把现有堵漏设备与原始的捆绑、包塞方法相结合,把堵漏和疏导、稀释、驱散等方法相结合,研究运用新的堵漏措施和手段,提高堵漏行动的准确性、科学性、安全性;加强对侦检设备的培训操作,使之能熟练使用生命探测仪、侦毒仪等设备。
(二)建立联动网络,增强抢险救援协同配合能力
重大的灾害事故现场,参加救援的单位很多,是公安、消防、医疗、救护、市政、环保等单位的配合行动,必须加强联动协调。目前,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的抢险救援预案中虽然列出了社会联动单位的配合行动,但没有组织起联动网络,没有明确列出各网络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职责,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联动预案,更没有组织统一行动的联动演练。联动只限于一种意识,一种事发后的借用力量,没有成为社会抢险救援的主体组成力量。对此,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要报请有关领导批准并牵头协调社会联动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救援联动预案,明确各联动单位的任务,行动负责人、联络方法和行动要求。要建立联动信息网络,使之联动单位闻警而动,来之能用。包括可供咨询的专家网络,列出防爆、消防、医疗、环保、化工、机械、建筑等专家信息库;行动分队网络,各联动单位行动分队所在地、联系方法、拥有设备、行动方案等;医疗救护网络,各医院专科特长、专家名单、病床数量、全市血库储量和救护车分布状况;机械设备网络,市政公用系统、大型建筑企业存有的挖掘机,铲斗车、吊车、牵引车、清障运输车等及机械设备数量、功能、所处位置、使用联系方法等。要组织实兵实装的联动演练,明确各自职责,熟悉配合动作,承担专业任务。
(三)改革模拟条件,强化特勤班攻坚克难能力。
目前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的技能训练,一般以专业小组作业的方法进行,包括登高、破拆、堵漏、防化、侦检、救生等专业小组,通过训练熟悉器材装备,掌握操作要领。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特勤器材的熟悉程度不够,对每件器材基本参数、功能、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在理论上不够清楚,操作时不够熟练,达不到“精兵”的要求。二是应用性训练缺乏逼真的模拟条件,尽管不少支队建设了模拟训练设施,但往往是观赏性模拟,缺乏逼真的应用性模拟;侧重于模拟火情,缺乏火场环境模拟;训练或表演往往按设计的程序和动作进行,操作器材没有复杂的难度,与真实的灾害现场有较大差距。三是特勤队训练缺乏专业教材,只是按配备器材编写了一些操作规程,对专业小组如何划分确定、各小组人员配比、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手册,都需认真研究解决,包括对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训练的检查考核规定。对此,常规消防中队特勤班要把器材装备的应知应会作为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了解,或基本会操作,而是在理论上要精通,在操作上非常熟练,无论是堵漏或破拆,一看操作对象,就知道用什么型号的器材合适,该怎么样操作才能安全准确。要改善应用性训练模拟条件,对现有模拟设施加以改造,如化工装置上可开设不同形状、不同部位、不同规格口径、不同压力等模拟条件,使堵漏环境复杂、恶劣、操作难度大,封堵困难,有时甚至一种器材难以封堵,需几种方法同时配合使用,以检验特勤队员的实际堵漏能力,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堵封泄漏处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分;另外,可以到交通事故或建筑倒塌现场进行操作研究,探索结构破拆的难度及解决方法。要专门研究论证特勤训练教材,包括设置专业小组类别,理论教学内容,实际操作课目,应用性训练课目,模拟装置设计,训练组织指挥,合同实战演练;以及各项训练的检查考核标准。使之训练、考核正规化、规范化。(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