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重大危机应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7·21大暴雨为案例视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6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三、城市重大危机预测预报体系建立

政府决策要靠信息真实、及时、全面,准确。如信息阻滞,贻误应急反应,将失去最佳挽救危机遏制损失的时机。应对危机需民众参与。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是提高我国危机管理水平的重大措施。

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依法或及时将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信息向上一级政府职能部门及上级政府及时报告,遇特别重大危机可越级上报。突发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应及时向比邻地区政府职能部门及军队通报。依法定时间上报危机信息是指已有法规明文规定的,依该法规,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发生疫情报告时间为 1~2个小时。“及时上报信息”应理解为行业内上报危机信息合理而最快时间。接到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各级政府及专业职能部门应依法或合理时间内,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评审、确证、会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法律惩罚。

此外,重大突发性事件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定权限或在授权范围内向社会发布,统一发布。信息发布应当及时、真实、准确、全面。重大危机发布主体只能是政府,这是我国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的成功经验。鼓励公民参与对重大突发性危机的防御,但同时约束公民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据科学研究和观测资料提出的重大危机事件预测意见,应当向所在地区县级以上政府专业职能部门书面报告,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向社会散布。不允许公民将不成熟的灾情预测,如地震预报这样科技含量极高的预测,本身又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预测,擅自向社会发布,否则造成的社会恐慌比地震本身(非破坏性地震)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更大。任何社会组织及个人对危机信息的研究、预测、公告都应由政府渠道。不确定因素多的重大危机发布如由社团或个人进行,易生社会恐慌和混乱[6]。

7·21北京大暴雨前一天及当天北京气象部门已经发布了暴雨蓝色、黄色、橙色预警,但不足之处在于:

一是这一信息没有通过法定化的程序最大范围地传达给公众。7·21暴雨期间,不少市民由于没有及时接收到相关预警提示信息。预警信号的发送渠道包括网络、手机、电视、广播、街道显示屏等,但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短信发送、接收不及时,由于发布能力有限,只有部分手机用户接收到了预警提示信息。信息传播不充分,导致社会对灾害的响应也不够充分。

二是没有明确通俗告知不同级别警报信号的危害性,并提示公众应注意应对的措施。橙色暴雨的危害程度并不为广大公众所知晓,导致事件中人员伤亡惨重。四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近些年来在气象、治安等各个行业用的比较多,但是单纯的以业务术语描述颜色所对应的事实危害程度显然不够,毕竟广大民众不是专业人士。暴雨当日,北京气象部门很罕见的多次发出了暴雨橙色预警,但并没有让普通百姓切实意识到这种气象天气的危害性,使得百姓听了消息之后显得若无其事。

7·21大暴雨后北京气象台改进灾情信息预报发布 ,市气象台2012年7月25日11时50分及时启动了预警发送预案,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了保证发送效果,各运营商纷纷开启了多渠道的发布窗口。许多市民的手机都收到了类似的天气预警提示信息。截止到7月25日晚20时,市气象台联合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发送气象预警信息1170万条。气象部门一直都在通过多种手段发布气象预警,手机短信只是渠道之一。接受手机短信从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气象部门7月25日午后在所有公共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户外屏幕等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开启多渠道发布窗口,市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途径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市气象台2012年7月25日11时50分及时启动了预警发送预案,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了保证发送效果,各运营商纷纷开启了多渠道的发布窗口。许多市民的手机都收到了类似的天气预警提示信息。截止到7月25日晚20时,市气象台联合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发送气象预警信息1170万条。气象部门一直都在通过多种手段发布气象预警,手机短信只是渠道之一。接受手机短信从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被动的方式。气象部门7月25日午后在所有公共媒体,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户外屏幕等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开启多渠道发布窗口,市民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途径主动获取相关信息[7]。

同时7月25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北京市国土局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黄色预警。这是继21日首次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之后,北京又一次发布地质灾害预警。 预警提示:25日午后到26日白天,房山、门头沟、密云、怀柔、平谷等部分山区及海淀、石景山、丰台部分浅山地带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地质灾害预警等级为3级(黄色预警)[8]。受7月21日大暴雨的影响,很多地方的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河塘、水库、沟渠较满,因此此次降水可能造成山洪、泥石流的发生。如果新的降水如果落在山区,或者落在已经出现过大量降水的区域,将更容易形成雨水汇流,从而引发地质灾害。

2012年8月广东省颁布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预警信息实行依申请发布和统一发布相结合的制度。审批过的预警信息统一通过委托省气象部门建设、管理的广东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免费向公众发布。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各级广电、新闻出版、通信主管部门负责建立预警信息“绿色通道”,确保多途径、多手段第一时间无偿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各基础电信运营商第一时间安排免费发送。办法还规定,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出现重大延误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追究责任。

目前我国已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中国气象局分别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规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目前,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在内的1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橙色以上预警信息的绿色发布通道,安徽、福建、河南、广西、四川5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了重大灾害红色预警信息在灾害影响区域内的全网发布[9]。

四、城市重大危机应对预案完善

与可操作性演练 我国应对灾害危机及社会危机的一贯政策是,不仅重事中、事后抗救,而且重事前预防。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特殊情况,对本地区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预测和监测,定期进行情况通报和会商制度,建立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预警机制。

城市重大危机预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制定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危机处理预案。平时备有周密严谨的危机应对预案,一旦危机发生,即刻启动预案将大大有助抗救危机,减少损失,恢复常态。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早有成功经验。美国曾制定《对灾害性地震的反应计划》,涉及美国25个部委一级的机构,阐述了联邦政府的危机支援政策、规划设想、实施方案、组织机构和任务、职权、协调官员的联络方式,联邦政府与州之间对口单位的协调,以及有关应急工作的财政、技术、物质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全面勾画了一幅美国全社会紧急抗震救灾的蓝图。该计划确保了美国联邦政府各组织在灾害性地震发生后可立即投入紧急应变救灾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有序高效运作的危机应急机制[10]。

国际国内在减轻地震、洪水、核事故灾害方面的应急预案已获不少成功经验和做法,经过提炼、整合,应移植提升为城市重大危机应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11]。定期修订、评估、检验预案合理性,可行性及效果,这不仅是政府常态管理下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政府管理绩效的指标和强制性法律责任。如政府怠于编制应急预案,不能按期检查本级和下级政府危机预案的制定、评估、演习,应承担相应行政责任与法律责任。

重大危机预案一般具有四个要素:1、情景,一切预案编制和实施的有关危机情况与背景。2、主体,应急预案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即制定和实施预案的组织和个人,3、措施,各种应急措施、管理方法、控制手段和技术。4、目标,应急预案所有达到的目的和效果。目前我国城市重大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缺乏充分的城市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估,制定过程不够科学。预案内容相对简单,很多内容表示都只是一般的管理要求,有些应急预案并未完全设计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四个阶段;此外,应急救援和协调机制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很多解决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确,保障措施单一[12]。

城市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预案内容[13]应包括:(1)危机预测预警机制;(2)指挥机构的职权、任务、职责、协调处理危机的方式及工作方案,如中央或地方政府应急指挥机构职责、权限,协调方式,甚至细化到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任务具体负责人的电话号码;(3)危机应对信息网络的设计、信息整合及通报制度;(4)处理突发事件机构、救援职能及调用方案;(5)紧急通讯系统的启用、中央、地方及军队通讯设备及能力的综合统筹;(6)交通运输设施及能力的恢复;交通管制;(7)新闻管制;通讯管制;电信管制;(8)工程抢险及生命线工程(水、电、气、道路)的恢复;(9)危险物质处理及防止次生灾害;(10)消防队伍配置及调用方案;(11)突发事件现场管制;出入境管制;(12)物资支援计划,应急设备的调度;(13)社会治安管制;市场管制;(14)卫生及医疗服务,医疗力量统筹;(15)应对重大紧急突发事件的其他内容。

北京7·21城市水灾应急预案存在死角,在应急机制启动之后,政府机构所属的消防、给排水等部门反应非常迅速,但关系到市民生活的其他机构设施却没有出现必要的联动。7月之21日降雨最密集的傍晚,北京城区仍有足球比赛、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举办,这样的反常现象对于减灾工作而言几乎是灾难性的。郊区的各项旅游活动冒雨照常举行,野三坡、十渡等地游人如织,同样反映出市民防灾意识的薄弱。

广渠门铁路桥下有严重积水并有人员被困。指挥中心立即调派东城区公安消防支队花市中队的一部消防车和7名消防队员赶赴现场救援。到现场后发现所有被困车辆均已没顶淹没,中队长立即向支队指挥中心请求增援,支队迅速调派花市中队、龙潭湖中队各一辆消防车从其他救援现场赶赴广渠门桥增援。第一时间的报警电话不能清楚准确告知灾情,增援力量赶到虽奋力救援,但仍错过最佳救援时机。

 

  • 下一篇: 北京市应急能力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
  • 上一篇: 互联在线献力潮州政府应急指挥系统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