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可能出现积水阻塞乃至淹没等情况,城市周边高速公路没有实行管制措施,直接导致京港澳高速及城区桥洞、桥下出现大批车辆被淹。在很多民众因大雨影响未能及时返家时,公共交通与避险场所也出现了短板,如地铁运营未能充分延时以缓解地面交通之瘫痪,运送地面大量滞留行人回家。
北京7·21大暴雨后对已有预案进一步完善内容、夯实细节: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制定了完备地铁应急预案,地铁遇高水位积水会停止行驶以保证安全。预案规定了停运危机一旦发生地铁公司工作人员应立即告知乘客不要自行跳出车外以免触电。司机或救援人员应指示乘客从列车紧急出口疏散或从打开的车门、疏散平台疏散。疏散时大件物品行李请留在车上,以免阻碍疏散。疏导乘客,严禁乘客擅自跳下轨道以防触电,告知乘客在指定线路上行走,不可走到其他线路上或隧道内;沿站台末端梯级进入站台[14]。
遇到强降雨地铁公司会在各运营线车辆段、停车场、洞口、车站设立联合应急保障小组,加强值守力量,并对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加强巡查巡视。各车站已备好防滑垫、提示牌、挡水板、沙袋以及膨胀阻水用具,降雨开始后,将及时铺设防滑用品,适时安放挡水设施,并加强站内清扫和保洁。各重点车站在高峰时段将在出入口、换乘通道等区域增派工作人员,加强客流疏导,并将适时向乘客发放一次性雨衣,方便乘客出站回家。
北京市交通委对有视频监控城区90座下凹式立交桥,建立了“一桥一预案”的专项保障方案根据桥体的规模、道路结构,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暴雨中立交桥排水通畅,不积水。
北京市安监局下发紧急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煤矿和非煤矿山、工业制造、市政设施、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全面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如北京市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有12000余家,涉及工业、农业、科研、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包括易燃液体、易燃气体、固体可燃物、爆炸品和有毒有害物等种类。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和废弃处置等环节,存在火灾、爆炸和中毒等事故风险。全市具有采矿许可证的矿山企业37家。其中,非煤矿山的尾矿库是高势能泥石流的危险源,一旦失事,会对下游居住区、建筑物等造成较大威胁。
《北京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均设4级预警。其中,按照危险化学品事故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由高到低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红色为最高级。依据矿山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势态和紧急程度等因素,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并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案要求,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互联网、特定区域应急短信、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预案》在现场处置流程中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具体实施程序,确定燕山石化、东方石化应急救援队做为本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预案还明确了各个处置结点的基本任务,保障各项应急措施落到实处[15]。
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对本地区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预测和监测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重大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预案应具体详细,有针对性、操作性和灵活的开放性。预案制定应制度化,定期修改及必要的演习,以检验评估预案的可行性及效果。预案的实操性、实用性贵在平时定期演练,不演练的预案仅是纸上谈兵,不知缺陷何在,一旦危机发生将平时想当然、束之高阁、形式主义的预案投入使用将漏洞百出、捉襟见肘。
五、城市重大危机应对措施与控制手段
重大危机发生后最紧要的工作一般包括[16]:
第一,保证应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各种物资、设备、资金、药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及发放。
第二,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
第三,保证石油、化工、水利、电力、核工业、建设、危险品生产储运等行业的安全,督促指导监督上述行业单位,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次生灾害的地点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视、控制,防止次生灾害。
第四,恢复与维持社会治安秩序、市场秩序。
北京7·21大暴雨的应对过程中,政府领导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出现事件的现场,也没有在洪水满路的地方见到更多的政府官员出现,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差,政府对这突发事件出现责任意识弱。大暴雨后更多的是民众自救与互救,政府相关部门出来救助及提供救助场所。
7·21大暴雨后,北京市政府提出应对灾害性降雨天气的四大对策,一要坚持会商制度,二要反思总结,改进和加强城市排水、交通疏导、群众转移、危房搬迁等方面工作,三要加强防灾减灾避险知识普及,四要完善防汛督查制度,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该对策在此后的救灾活动中发挥了作用,其中不乏可资提倡推广的经验,梳理如下:
(一)抢修通讯线路
自21日北京遭遇强暴雨灾害天气后,北京联通立即启动防汛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展开抢修救灾工作。据不完全初步统计,大暴雨期间共出动人员4000多人次、车辆300余辆,抢通恢复基站一千多个,漏水渗水点三十处。大暴雨引起房山地质灾害。北京联通机动局配合北京市政府,于22日凌晨派出两辆基站车,一辆卫星车,一部发电车,5部海事卫星电话、其他便携式通信设备等深入房山灾区一线,为无法与外界联系的几个乡村建立海事卫星通道,打通通信网络,为传递北京市委市政府声音、及时回传一线情况提供保障[17]。
(二)实施技术手段排除水情隐患
“7·21”暴雨已经造成城市河湖蓄满了水,很多市民担心如果再遇暴雨,是否会造成河水外泄。暴雨之后,北京市采取措施,综合调度,将主要的城市河道开闸放水,按照《防汛抗旱河湖调度预案》的要求,每个河道的水位都降低到了安全水位。积水最为严重的京港澳高速路的南岗洼桥排水泵站和双营桥排水泵站,目前已经更新修理好。部分河道有损毁,正在抓紧抢修。
经历强降雨后防汛的难点一是强降雨后,全市土壤含水饱和,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小水库、小堤坝以及中小河道安全度汛形势严峻;二是7·21特大暴雨的重灾区有大量转移安置的群众,后续降雨会给抢险救灾安置以及保障转移后的群众生活等带来诸多困难,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三是防汛队伍连续作战,人员疲惫、物资消耗,装备设施需要保养,为后续抢险增加了难度。
为备战有可能到来的大到暴雨,7月25日全市各部门紧急行动。加强城区道路养护和道路巡查力度,强化下凹式立交桥和易积水路段看护。各级公路管养单位进一步加强设备设施的维修检查,加强道路巡查,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路段落实重点监控措施,按照下雨就是命令的原则,提前安排抢险队伍就近备勤。全市污水处理厂排空接污水、重要积水点加派排水抢险人员、市防汛办启动蓝色汛情预警,针对再次来袭的大雨,各部门推出了多项新措。同时,在越野车主溺亡的广渠门桥,25日下午四点开始,排水、市政、公安等百名人员就值守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