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信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国家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中通信部分的功能、组成及信息流等要求。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各地已经实施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应根据标准要求,更新或改造目前系统,以保证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之间的正常通信联络和信息互联互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382.1-2003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1部分:用于文件传输的三类传真终端的标准化
GB/T3382.2-2003 文件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第2部分: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文件传真传输规程
GB/T 15296-1994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T 16946-1997 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SJ/T 11228-2000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SJ 20491-95 车载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SJ 20492-95 便携式短波单边带电台通用规范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T 514-1998 非话用户终端设备与公用电话网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954-1998 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264-2003 IP电话/传真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YD/T 1434-2006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
YD/T 5028-2005 国内卫星通信小型地球站(VSAT)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 5050-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通信联络系统
在生产、调度、管理、救援等各环节中,通过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实现通信及联络的系统,包括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
3.2现场应急平台
能够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语音、视频和数据采集,信息传输、指挥调度,能够独立或与其他应急平台协同工作的可移动平台。
3.3有线通信联络系统
通过线缆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
3.4无线通信联络系统
通过自由空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
4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信体系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是集指挥调度、视频会议、数据传输为一体的可视化管理平台,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现在任意时间、指定范围内提供高质量、智能化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会议电视等决策信息,实施通信保障。结合应急预案形成一个多位一体、快速反应、信息共享的智能化应急处理平台。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通信联络系统是充分利用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公网与专网、有线与无线通信资源, 建立与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现场应急平台之间多通道的双向语音、数据、图像、视频会议等业务的互联互通,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现场间信息的互联、保证通信的畅通,完成预警、信息报告、调度指挥等功能,从而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指挥调度的质量,提高救援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流程如图1所示。系统采用三级管理模式,一级分系统为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含煤监局节点,下同);二级分系统是省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含省级煤监局节点,下同)和国家应急救援队(含矿山及危化,下同);三级分系统是地市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含地市煤监局节点,下同)和区域应急救援队(含矿山及危化,下同)。突发公共事件现场以移动应急平台为主,将现场的语音、图像等信息采用逐级上报的方式传输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
系统采用链状管理模式,低级别平台接受高级别平台的指挥,各平台之间完成双向信息传递;根据需要可在各平台之间完成事件抄送。
图1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流程图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信息拓扑如图2所示。
图2 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拓扑图
整个应急平台各系统根据本规范的要求进行建设或改造,规范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制式的统一,确保低级别平台和高级别平台各系统之间互联互通的可靠性。
整个应急平台可根据需要与地方、部门应急平台及国家应急机构实现信息数据的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