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产业观察 正文

安徽省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9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核心提示: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对于培育新型战略产业,维护社会安全安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将“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作为未来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
  2011年,我省工业经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强力推进 “五大攻坚”活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健康稳步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7000亿元,达7061.74亿元,同比增长21.1%,增幅比全国高7.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工业化率达46.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12.3%,再创历史新高;技术改造投资完成2946.9亿元,增长41.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0837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约占全省总量的57.5%。今年前两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1.8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较全国(11.4%)高出5.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其中2月份实现工业增加值556.7亿元,同比增长27.7%,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实现了全省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重点就我们在促进应急产业发展方面有关做法和想法向大家作个汇报。

  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对于培育新型战略产业,维护社会安全安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将“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作为未来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由此可见,应急产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已引起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针对全省目前工业经济结构不太合理、发展应急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的现状,我们围绕“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要求,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将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培育创新型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省应急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条件趋于成熟,应急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规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助推力度较大。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公共安全产业列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也把它作为《安徽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八大新兴产业之一(即: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公共安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优先重点发展。2009年4月,省政府专题会议确定我省启动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建设,明确以合肥市为建设主体,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建设基地,迅速集聚一大批公共安全领域的企业。2009年6月,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公共安全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7),对全市公共安全产业的发展作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将公共安全产业定位为一个新兴产业,从政府层面加大力度推动,合肥市这一做法在全国是首创,独具特色。

  二、积累了一批初具产业化优势的高新技术。我省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数个大的领域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优势。例如,中科大的火灾控制技术、中电集团38所的预警探测技术、应急指挥与救援信息技术和北斗导航及通讯技术,淮南矿业集团的瓦斯治理与利用技术,惊天液压智控有限公司的液压破碎锤、拆除机器人,以及安徽三联集团公司的科技交通事故预防技术等。一些公共安全技术研究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三、建成了一批基础扎实的科技研发平台。为提高全省的应急产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非常注重搭建应急产业科技平台。2009年成立的合肥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标志着我省有了一家专门从事公共安全高新技术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火灾重点实验室(中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淮南矿业集团国家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中心、中电集团38所省级公共安全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另外,中电集团38所联合中科大、清华大学等正在申报国家级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以上这些科研院所和研究中心均为业内佼佼者,院所之间科技交流往来频繁,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卓著,产业孵化平台初具雏形。依托科研平台,全省在公共安全研究领域汇聚了一大批的学科领军人物,日渐成为公共安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聚集基地和吸引海外尖端人才的“试验田”。

  四、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特色和优势。目前,全省已经形成了以科大实业总公司和科大立安股份公司、四创电子、淮南矿业集团平安公司、惊天液压集团、三益泵业集团、三联科技等为代表的应急产品生产企业,在城市智能防火装备、矿山救援、煤矿瓦斯安全治理技术装备、气象与航管雷达、应急指挥系统及装备等领域开发出了具备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各自的市场领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规模和产业特色,并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如,安徽惊天液压公司在汶川、玉树地震救援中分别提供了破拆装备与机具;安徽四创电子公司为平安城市建设、北京奥运和上海世博等重大活动提供了先进的监测预警设备;亳州市济人药业研制的“疏风解毒胶囊”在2009年抗击甲型流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防控甲流储备药物和防治甲流的首选中成药;明光浩淼消防器材公司是公安部定点的消防车生产企业;霍尼韦尔安全产品滁州项目是亚洲最大的个人防护服务器生产基地。

  当前,我省应急产业正处大力推动发展阶段,同时,我们在促进应急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全省应急产业的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有待壮大。
目前,我省的应急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行业相比,产业规模、企业规模相对偏小,投入相对不足,缺乏行业领军企业;同时,产业链还不完整,产业集聚度不高,未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

  二是政策形成机制仍不顺畅。应急产业发展的统筹机制尚不健全,发改、经信、科技、民政、安监等不同部门各自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没有形成包括跨部门应急产业统计、产品情况调查在内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

  三是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有待完善。产学研互动性还不强,“有技术没产业,有产业没技术”,科研院所产业化动力不足,产业科技“两张皮”现象突出,科技研发和产品推广缺乏足够支持,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平台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们将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积极探索,努力破题,继续坚持把促进应急产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重要任务来抓,围绕《安徽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应急产业发展部署,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力促应急产业的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针对当前“条块分割”、政策资源分散,难以形成支持和促进应急产业快速发展合力的现状,我委作为全省促进应急产业的牵头部门,将尽快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包括跨部门应急产业统计、产品情况调查在内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形成合力,促进应急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制定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当前,应急产业正在发展中,政策支持至关重要。结合当前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应急产品生产企业在市场准入、税收、财政补贴、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向省政府建议,力争设立促进应急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应急产业园区建设及新“孵化”、“加速”的企业、重大科研项目、重要科技成果转化等予以支持,促进应急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三是建立一批应急产业典型示范工程。针对当前全省各地抓应急产业发展思路还不清、招数还不多的问题,准备选择象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开发区等应急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集聚度较高、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园区,作为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进行先行建设,予以重点培育,建立一批应急产业典型示范工程,使之尽快成熟、壮大,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是建立应急产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鼓励支持象江汽、合力叉车、中电集团38所和三益泵业等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强应急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积极发挥应急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作用,建立和完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应急技术产业化。

  五是加强应急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提高应急产业创新能力的要求,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制定有利于应急产业类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制度,着力培养一批应急领域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支能力素质优良、结构布局合理的应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应急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

  • 下一篇: 关于我国社会紧急救援工作的几点思考
  • 上一篇: 3M推全新经济型防尘口罩 人人都买得起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