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放射物品泄漏灾害特性及救援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4    来源:中国消防在线 |
核心提示:放射性物品是一种危险化学品,随着科学的发展,放射性物品在医学、军事、电力、能源、基因工程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又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在使用、储存、运输、维护、报废、退役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放射源泄漏事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因此,只有正确地使用才会给人类真正带来福音。

摘要:放射性物品是一种危险化学品,随着科学的发展,放射性物品在医学、军事、电力、能源、基因工程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它又好比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在使用、储存、运输、维护、报废、退役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放射源泄漏事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因此,只有正确地使用才会给人类真正带来福音。本文就以此展开论述,对放射性物品泄漏事故的危害性和处置措施方面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放射性 危害 处置

案例一:  1986年4月26日 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乌克兰基辅市以北 130公里 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品泄漏,污染了欧洲大部分地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于本事故的核污染,损失逾20亿美元。事故的后果将延续100年。

案例二:1987年9月,巴西戈西尼亚市癌症研究所丢弃的一个装有放射性同位素S的铅罐发生外泄,使周围的人受到大剂量的核辐射,有3人死亡,30多人患急性放射病,200多人受害,所幸周围环境未造成破坏。由上可以看出放射性物品的巨大破坏性,我们首先来认知放射性物品的概念。

一、放射性的概念

某些物品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品的这种性品叫放射性。自然界中有铀放射系、锕放射系和钍放射系三大天然放射性元素系,其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000Bg/kg。

二、放射性物品的来源及分类

放射性物品的主要来源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

放射性物品的分类:一是按其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粉末状、晶粒状、气体放射性物品;二是按其释放的射线可分为放出α、β射线放射性物品、βγ射线放射性物品、αβγ射线放射性物品和中子流;三是按其获得方法,可分为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物品;四是按其毒性可分为极毒、高毒、中毒、低毒;五是按其储存管理可分为一类放射性同位素、二类放射性化学试剂、三类放射性矿砂、四类涂有放射性发光剂。

三、放射性物品的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一)、在医学上,放射性核素(主要是人工放射性元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分为示踪原子和治疗两个作用。主要用于显像、诊断和治疗,另外还包括医疗用品消毒、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和生物医学研究。把放射性胶体注入体腔,放射性元素胶体敷于体腔表面对该处局部组织肿瘤进行照射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二)、在军事上,主要是指核武器。国际上对核武器的定义是“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武器的杀伤破坏性能超过核武器。

(三)、在能源上。主要是指核设施,核设施存在危险,但是核能又是最有效、环保的能源之一。在英国,皇家环境污染委员会提出,必须建立几十个新的核电站,英国将来才能够完成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四)、在农业上,主要用于辐射育种、昆虫不育和食品保藏。辐射诱变已经产生了更能抗病或更能适应地区条件生长的新品种,从而增加了谷物产量,并改进了食品的品量。食品辐照可控制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和食源性疾病的传播。

(五)、在考古上,可根据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推算地品年代。放射性同位素C14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断定古生物体死亡至今、地品年代、文物的年代。同时,进入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放射性物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的功能、细胞代谢、光合作用、人体的化学信息传递等领域。

四、放射性物品事故的灾害特性

(一)、放射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造血系统的破坏,最初表现为白细胞减少,骨髓异品等,有时呈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统计资料表明,氡已成为人们患肺癌的主要原因,美国每年因此死亡的达5000-20000人,我国每年也约有50000人因氡致肺癌而死亡。

(二)、毒害性:如钋-210,它的毒性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也就是说, 0.1克 钋可以杀死100亿人,属于极毒性核素,它容易通过核反冲作用而形成放射性气溶胶,污染环境和空气,甚至能透过皮肤而进入人体,能长期滞留于骨、肺、肾和肝中,其辐射效应会引起肿瘤。

(三)、不可抑制性:不能用化学方法中和、物理或其它方法使其不放出射线,只有通过放射性核素的自身衰变才能使放射性衰减到一定的水平。而许多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十分长,并且衰变的产物又是新的放射性元素,而只能设法(如稀释排放法、放置衰变法、沥青固化法、水泥固化法等)把放射性物品清除或者使用适当的材料予以屏蔽。

(四)、易燃性:放射性物品除具有放射性外,多数具有易燃性,有的燃烧十分强烈,甚至引起爆炸,如独居石遇明火能燃烧,硝酸铀、硝酸钍等遇高温分解,遇有机物、易燃物都能引起燃烧,且燃烧后均可形成放射性粉尘,污染环境。

(五)、氧化性:有些放射性物品不仅具有易燃性,而且大部分兼有氧化性,如硝酸铀、硝酸钍等都具有氧化剂性品,其醚溶液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引起爆炸。

 

  • 下一篇: 推进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几点思考
  • 上一篇: 日本政府巨灾应急准备的经验及借鉴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