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山东省“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27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加强消防宣传工作。各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广泛开展消防宣传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开展经常性的公益消防宣传教育。公众聚集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要利用标识、图片、视频加强消防宣传,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深化消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工作。大力发展消防志愿者队伍,强化对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每年“11·9”消防日、重大节日和火灾多发季节,要组织开展全民参与的消防宣传活动,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强化消防教育培训。科技、司法行政等部门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科普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林业部门要组织森林防火指挥人员、专业及群众火灾扑救队伍进行安全避险和火灾扑救训练。教育部门要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教师培训和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内容,各级行政学院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培训内容,鼓励高等院校开设消防专业和消防课程,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消防职业学校或培训中心,加快培养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检测及维护保养、消防安全评估和消防产品研发等社会消防专业人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素质。

(四)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根据各地灾害和火灾特点规律,大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和公安消防部队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健全和完善依托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省、市、县三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2011年,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车辆装备达到《县级综合性(消防)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2012年,建成省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及搜救犬基地;2015年前,各设区的市根据当地灾害事故主要类型,有所侧重地建设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建筑倒塌、交通事故等消防训练基地;完善现有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队、地下工程(隧道)灭火救援队、石油化工灭火救援队、高速公路抢险救援队、地震救援队等专业处置队伍建设,枣庄、东营、济宁、威海、莱芜、聊城、滨州7市的特勤消防站要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建立公安消防部队与公安机关其他各警种及社会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联勤联训制度,完善紧急调用、紧急运送的社会化战勤保障体系,提高重特大火灾及其他灾害事故的协调处置能力。

(五)大力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

1.推进单位专职、志愿消防队伍建设发展。大型发电厂、大型港口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企业以及火灾危险性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应按照《消防法》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应依托中心镇,加强区域性专职消防队建设,建成城乡“十分钟”灭火救援圈,确保救援力量在10分钟内到达最偏远的灭火救援现场;其他地区按照乡镇自办、政企联办、村企共建等多种模式,全部建成专(兼)职消防队。加强志愿消防队建设,推动社会单位、社区、村庄建立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设施器材,承担初起火灾扑救和消防宣传职责。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单位专职和志愿消防队伍的指导,切实把火灾防范与灭火救援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2.推进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员队伍建设发展。加强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员招收管理,城市和县城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应不少于15人,乡镇和街道办的专职消防队员应不少于10人,各县(市、区)公安消防大队消防文员应不少于大队部编制员额的50%。将政府专职消防队营房建设、消防装备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保障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员合法权益,将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员的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确保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员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与其职业等级及绩效等挂钩,落实社会保险待遇和抚恤待遇。完善政府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员队伍招聘和使用管理规定,规范招录程序,公开招考,择优选用。按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消防文员可协助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或从事其他辅助性工作。

(六)推广创新消防工作手段。

1.大力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各级要大力推进消防信息网络建设和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消防监督管理、灭火救援指挥和社会公众消防服务等信息系统,努力提高社会防火和灭火救援能力。做好对火灾数据、火灾隐患数据、公共消防设施数据、执法信息等的采集、统计和分析,准确反映消防安全形势,为宏观火灾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推进消防安全理论与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消防学术交流和新技术研究应用工作,深化消防安全管理基础理论和消防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积极组织、大力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公安消防部队开展火灾防控、现代火灾扑救、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技战术研讨及实用技术装备研发工作。大力推广应用不燃、难燃节能装饰装修材料和火灾报警、简易喷淋等实用技术,加快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推动防控火灾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3.加强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积极培育和发展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消防技术咨询和图纸审核、建筑消防设施检测与维护保养、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等业务。完善消防安全从业人员技能鉴定制度,拓展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促进消防安全从业人员职业化。

4.推动全面建立火灾公众责任强制保险。充分发挥承保单位防灾防损费的作用,通过保险公司组织的消防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投保单位存在的问题,促使其采取措施,改进消防安全管理。同时,建立保险费率与消防安全评估结果挂钩机制,发挥保险费率的价格杠杆作用,提高投保单位自觉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七)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按照事权、财权划分原则,着眼消防事业和消防部队建设发展需要,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对消防工作重大建设项目予以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对消防装备建设经费等业务经费给予保障。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加强本单位消防设施建设,确保建设资金落实。要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公共消防事业建设。

 
关键词: 消防救援装备

  • 下一篇: 青岛市“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
  • 上一篇: 河南省“十二五”消防工作发展规划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