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标准入手投入保障 建设西部应急产业基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4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网
核心提示:安全(应急)产业是人类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和谐稳定,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故,政府和企业为从事应急产业规划、安标制定、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融资投入等提供相应服务活动的总集合体。重庆是全国唯一的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和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担负着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国家使命,为此做了积极探索。
  安全(应急)产业是人类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和谐稳定,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安全事故,政府和企业为从事应急产业规划、安标制定、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融资投入等提供相应服务活动的总集合体。重庆是全国唯一的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和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担负着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国家使命,为此做了积极探索。

一、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全(应急)产业现状可概括为“有成绩、不适应、未突破”:

——有成绩表现在:“多难兴邦”。我国在应对灾难和危机中表现出的决策迅速、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应对有力的鲜明特色,反映出我们党和政府探索社会管理模式方面的发展和进步。在认真总结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和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中,深刻感到应急机制不健全、危机处置能力不强、公众缺乏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对此,一是确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全社会加快应急机制建设。做出了“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的重大决策,把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和健全应急体制、机制、法制(简称“一案三制”)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向综合性、系统性转变,并稳步推进。

——不适应表现在: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依法预防、依法处置的意识、素质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安全(应急)投入不足,事故隐患较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和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全民防灾抗灾意识还比较薄弱;三是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加强;四是安全(应急)产业在全国还是空白,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设施和物资储备不足,监测监控、预警预防和快速处置能力亟需加强。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无法适应公共安全和安全(应急)的复杂性、开放性、系统性,重特大恶性事故频发,大连化工火烧连营,上海大火群死群伤,温州动车抢险滞后等造成负面影响极大。近十年来,全国事故死亡年均约10万人,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年均近100起,安全事故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不断。

——未突破表现在:各级政府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区县乡镇基层安全(应急)管理机构、编制、人员和装备设备严重不足。高危高风险企业的生产工艺、装备设备、技术支撑落后,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缺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完备。特别是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设备严重不足,不能担负突发重特大事故的抢险任务。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安全(应急)未同步建设,投入欠账巨大,市政基础设施、水电气、交通、高层消防、机关学校、社区家庭尚未建立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和配备相应的装备设备。令人不安的是安全(应急)产业尚属空白,安全(应急)产业规划、安标制定、科技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融资投入以及相应服务仅在个别城市自发试点探索,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没有产业政策扶持支持,没有各级政府的财力支持,没有形成各级政府上下一致的共识。

二、转变发展方式需要强有力的安全(应急)保障基础

经济发展方式与安全(应急)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进一步改进安全(应急)工作提供了大好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安全(应急)工作同步发展,超前发展,提供强力安全(应急)保障基础。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应急)领域的滞后发展问题,提升安全(应急)产业和安全发展水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应急)工作应当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升高危高风险行业安全发展水平,推动工业经济由大变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为重点,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降低事故总量,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在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进程中,要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快推动安全(应急)科技进步,大力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现实安全保障能力转化。充分运用安全(应急)产业政策、安全标准、生产许可、检测检验、评估评价、检查督查等手段和方法促进安全(应急)产业大发展。紧紧围绕提升传统产业、高危行业安全发展水平,强制企业配备安全(应急)新产品、新装备设备,引导和促进企业安全(应急)管理规范化、安全(应急)行为标准化。

三、安全(应急)产业化是事故应急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我国目前进入安全事故高发期和多发期,安全(应急)工作的重点就是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是安全(应急)管理的起点和前哨,也是安全(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致力于从根本上防止突发事件风险隐患的形成、爆发,是一项超前管理的系统工程,是一套层次高、结构复杂、相对性强的网络化运行体系,具有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全(应急)管理不仅不能例外,而且更应该强调“预”,有了“预”,方能从容应对。安全(应急)工作应当从产业化、标准化入手,建立现代安全(应急)产业体系。现代安全(应急)产业的核心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安全(应急)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安全(应急)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安全(应急)产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安全(应急)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安全(应急)产业、用现代金融产品助推安全(应急)产业。就是要将安全(应急)工作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作为一个产品来经营,通过科技兴安,产业为先,同步发展,超前投入,实现安全(应急)产业化。

发展现代安全(应急)产业,要以安全发展、关注民生为导向,以转型创新、同步超前为主线,以科技兴安、产业强安、投入保安、人才助安为突破口,以超前负债投入、优先安全保障、防控重大事故、有效应急救援,然后分期分年偿还为手段,全面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基地。通过政府搭台引导、市场化运作建设,打造全新安全(应急)产业化模式。

目前,重庆正在探索实施道路护栏生命工程、安全校车民心工程两个项目模式,引领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一是在已安装1万公里道路防撞护栏的基础上,采取融资租赁手段,再一次性投入20亿元,安装1万公里通客车的县乡道路防撞护栏,实现县乡以上道路高路堤全防护,分10年偿还(以物价增长支付资金利息),超前投入、超前保障(重庆已连续53个月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二是一次性投入12亿元,配置新安标校车3000辆,创新校车安全标准和安全经营模式。创新了校车新安标10条(车辆不碰撞、车轮不单边、车胎不爆裂、学生不超载、行驶不超速、车内不燃烧、油箱不爆炸、车窗可瞬间破玻逃生、校车优先停车自动提示、车后设置内外开门的逃生通道等安标)。创新了安全经营模式,由安全产业园区负责研发、生产,安投集团融资并买断;由市公交集团、市交运集团负责全面托管经营运行;由教委和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安全培训和购买月票;由市、区县两级财政负责分10年偿还本金利息(如果配备了我市新安标校车,“10.7”天津校车重特大交通事故将可避免,35个鲜活生命将得以拯救)。我们将运用护栏、校车两个工程的模式,逐个建立高危高风险行业的安全(应急)主动保障模式。

四、创新安全(应急)产业运作模式是国发23号文件的要求

国务院国发〔2010〕23号文件明确促进培育安全(应急)产业,提出了技术装备和设备、监测监控设备、防爆防燃设备、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特种安全设施设备、应急救援装备等八个方面的产业,要求加快研发制造安全(应急)专用设备和新产品,强制企业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强制推行安全适用技术装备和防护设施,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提升安全(应急)装备水平。这就要求必须创新安全(应急)产业运作模式。

安全(应急)产业延伸到服务业则包括:宣传、会展、商务、教育、培训、实训、咨询、评价、审核、认证、检测检验、专业市场、物联网和投融资、财务、法律等服务领域。其核心就是要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专项资金理财、保险预防资金、民间安全消费的“五位一体”机制。拓宽企业安全费用、政府安全基金、专项资金理财、安全产业基金、企事业机关单位补贴、市民家庭安全消费、市场资金投入、国家财政补贴、产业园区反哺、社会民间捐助等资金渠道。组建安全投资公司、安全保险公司、安全租赁公司、安全担保公司、安全典当公司、安全产业基金、金融保险信托等投融资服务体系。

安全(应急)产业运作模式的重点:就是要建立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标准、产业研发、产业生产、产业物流网、产业投融资、产业市场、产业认证和检测检验体系。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核心,以同步发展、超前投入为突破口,超前装备保障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公众场所、社区家庭,特别是高危高风险行业企业和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先保障,后偿还。全面加快实施安全产业化,建设现代安全(应急)产业基地。

五、提速建设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全国五个中心城市之一,担负着建设全国安全保障型城市示范区和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的国家使命。2003年,重庆市就提出了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建议,提出了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基地,组建科技研发基地和安全(应急)投资集团公司的总体方案。经过7年的努力筹备,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终于批准在重庆建设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

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于2009年启动以来,正在积极推进产业调查、产业规划、产业标准、研发基地、生产基地、物联网基地、培训实训基地、安投集团和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做亮“一个品牌”,建设“五大基地”,构建“十大体系”。“一个品牌”,即:加快建成安全保障型城市;“五大基地”,即:安全(应急)科技研发基地、安全(应急)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安全(应急)产品制造基地、安全(应急)培训实训基地、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十大体系”,即:安全(应急)产业园区、研发中心、交易市场、培训实训中心、产品认证检测中心、物资储备库及仓储物流中心、产业基金及投融资服务中心、科普会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商务信息中心等。形成完备的安全(应急)产业安全标准、产业政策、产业目录和光盘。

为提速建设中国西部安全(应急)产业基地,我市已报经国家相关四部委审批了安全(应急)产业规划和安全(应急)产业基地可研报告,启动了安全(应急)产业研发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累计投入60亿元,征地5000亩,已建成20万㎡标准厂房和130万㎡“七通一平”产业用地,首批15个集团总部和28户企业已入驻,将建成1000亿级的安全(应急)产业基地。

 
关键词:

  • 下一篇: 从日本地震谈应急广播与通信的重要性
  • 上一篇: 陕西省健全“四项机制”加强应急救援工作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