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救灾“跳跃式”进步 调度仍有改善空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25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由于是举国体制动员救灾,“政治任务”反让各单位乃至民间部门有“政绩”压力,造成各单位都要抢先,资源有重复浪费之嫌;其次是省级政府与解放军、武警的统筹指挥调度关系应更顺畅。

中国救灾“跳跃式”进步 调度仍有改善空间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22日报道】题:从雅安强震看中国的变化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强震的日子恰逢汶川大地震5周年纪念前夕。

刚刚I任一个月的李克强总理在地震发生数小时后,乘机飞往四川指挥救灾。中央电视台在21日第一时间播放了李克强在当地用早餐以及走访灾民和访问受灾者的镜头。他鼓励灾民不要灰心。

同5年前汶川地震时的救灾相比,这回有什么不同?清华大学政治学学者吴强对德国之声说:“地震发生后,中国官方媒体反应相当快,立即做出报道,而且跟进及时。这一点同5年前相比进步很大。而公众对此的反应也相当正面。从互联网上的评论看,应该说对官方行动的正面评价居多。”

中国以微博为主体的自媒体不可小觑,仅新浪的微博注册用户就已超过5亿。它已成为官媒之外重要的社会论坛,承担着监督政府的责任,而这一责任本应由主流媒体承担。

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人们发布了大量救灾与自救的实用信息。有人发表建议说,请不要打不重要的电话,以免阻塞救灾信息,所有通往灾区的道路应立即免费通行,医院要免费救治伤员,应该为灾民开放政府机关大楼等等。一些要求没有被立即听取或者官方行动迟缓了些,就会受到网民批评。一名微博用户对这一现象评论道:“难道这不是可喜的进步吗?”

从救援转向重建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22日报道】题:中国地震之后,救灾工作转向恢复重建

周一,随着中国地震灾区的紧急行动从救援转向恢复,人们开始严格审视中国官员是否已经从5年前的惨痛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当时一次破坏力更强的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和学校房屋的质量缺陷导致数千人死亡。

官员们说,他们正在努力修复道路,检查公共建筑的安全。

截至周一,许多伤员已经被转移到当地医院,未受伤的当地居民则开始在路边临时搭建的住所重建他们的生活。

或许是公众对此前几次救灾反应的不满令有关官员印象深刻,这次地震后,官员们似乎在极力满足当地民众的需求。瓶装水非常充足,运水的卡车在地震灾区来回穿梭。官方的新华社报道说,周一芦山的广播电视服务已经恢复正常。

调度有改善空间

【台湾《联合报》4月23日报道】题:举国体制救灾调度还有改善空间(记者林克伦)

举国体制是大陆动员人力物力的政治任务,这次雅安大地震的救灾速度与计划,较之5年前汶川大地震是跳跃式进步,然因灾区小、各地人力与物资动员过多,未来在中央统筹指挥调度机制上,还有改善空间。

记者这两天在灾区现场发现,来自四川省内与周边省份的医疗卫生、工程抢险、电力电网、人防消防以及武警、解放军、交警等部门,全已定位挺进灾区,来自民间的物资,也源源不绝送进灾区。

还有一多,是大陆所称的社会车辆,许多义工开着车就往灾区冲,越深入越好。记者在灾区也见到各类高档名牌越野车,甚至有人用拖车连夜送来山区越野车。问题是,这些车辆是否真的愿意投入第一线。

此次雅安大地震是汶川大地震后的一次大练兵,检验过去几年制订的地震应急预案能否顺畅落实,可以说整体表现远较5年前的汶川救灾更有计划和纪律,明显看出大陆中央政府对救灾等民生问题的重视,但未来也有可进步的空间。

由于是举国体制动员救灾,“政治任务”反让各单位乃至民间部门有“政绩”压力,造成各单位都要抢先,资源有重复浪费之嫌;其次是省级政府与解放军、武警的统筹指挥调度关系应更顺畅。

最后则要建立救灾归口管理制度,即各地支援救灾单位都应设有统筹指派机构,例如各医疗卫生机构想救灾,先直接跟归口机构提出可动员资源,再由指挥中心依灾区情况统一调度,避免人力浪费,未取得授权单位,一律不准进灾区。

 
关键词: 应急救援

  • 下一篇: 广东计划建立空中救援体系
  • 上一篇: 摩托罗拉捐赠百万元应急通信设备支援地震灾区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