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各国救灾应急体制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1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2008年,出动126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抗击南方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2.1万人参加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

2010年,投入2.1万人参加青海玉树强烈地震抗震救灾,1.2万人参加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

2011年以来,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37万人,各型车辆(机械)19.7万台次、飞机和直升机225架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87万人,参加抗洪、抗震、抗旱、防凌、防台风和灭火等抢险救灾行动,抢救转移群众245万人,抢运物资16万吨。陆军航空兵直升机每年出动数百架次担负森林和草原防火、救火任务,并实现常态化。

李大光表示,军队经过严格的训练,配备精良,组织力强,保持战备水平,有快速反应能力和很强的机动性。相比其他的救援组织团体,他们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施救援,起到真正“打冲锋”的作用。

两级救援体制,美国民警卫队是主力

链接

当前,“国家安全”的定义已不局限于军事安全领域了,随着恐怖主义活动的猖獗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世界各国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非常重视。

美军在1993年提出了“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其任务除进行战争外,还包括对灾难实施人道主义救援、执行维和任务、实施制裁、显示武力等。

“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恐怖主义法》修正案,2001年发布了《联合作战纲要》,将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争行动并列为美军的主要行动类型,并以同样的方式在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上组织实施。

据朱江明介绍,美国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联邦应急(FEMA)管理署,直接受美国总统领导,是重大突发事件时进行协调指挥的最高领导机构。美国联邦政府不控制各地警察和消防力量,当出现重大灾害需要救援时,FEMA就起到协调作用,制定计划,并给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意见。2003年,FEMA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成为国土安全部四个下属部门之一。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美国国民警卫队第一时间就抵达新奥尔良参与救灾。美国总统布什下令从第82空降师、第1骑兵师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和第2远征队抽调11000名士兵,在72小时内紧急赶赴美国南部的受灾地区。

“9·11”恐怖袭击和“卡特里娜”飓风灾害之后,美国就致力于打造成一支能够在海外战争和国内危机反应两个领域遂行多种任务的武装力量,并注重在指挥体系、力量结构等方面加大调整改革力度。

“国民警卫队有很多重型救援装备,其组织架构和军队差不多,属于地方财政支持。警卫队有专职军官,有些兵源则属于"兼职",有点类似我国武警和预备役的混合体。美军参与救援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秩序,提供应急储备物资,因为毕竟军队才保有强大的空中运输力量。此前海地地震时,美军空降兵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就在海地空降,速度很快。”朱江明说。

据介绍,美国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分为联邦与州两级。联邦政府制定国家减灾、灾害响应和救援计划,国会专门制定相关法规,最高行政机构是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署。一旦发生灾害,地方政府先自救,能力不足时请求州政府支援,州政府还可请求联邦援助。最后,总统宣布进入重大灾害或紧急状态,派遣联邦协调官,实施应急支援职能,调动和提供救灾资源。

美国政府将救灾中有可能会涉及的各项任务进行了初步划分,并根据各政府部门的职责予以分工,建立了15个应急支持功能小组,并指定了主要的责任部门。比如交通保障由交通部主要负责、信息通讯由国土安全部负责、消防控制由农业部(森林局)负责、资源支持由白宫总务管理局负责等。

“随叫随到”,俄紧急情况部声誉良好

纵深

如果说美国人心中有“超人”情结,那么在俄罗斯人眼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紧急情况部的身影。

1991年,俄总统颁布命令成立俄罗斯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国家委员会。

1994年,该委员会改为部,简称紧急情况部。目前,该部是俄罗斯处理突发事件的指挥中心,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民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政策,落实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承担对国内外受灾地区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任务。

在朱江明看来,和其他国家应急救灾体系稍有不同的是,俄罗斯的紧急情况部是个常设部门。为提高对重大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其规模和任务是在不断延展的。俄罗斯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有的地区可能方圆百里内也没有警察、消防或相应的救援组织,紧急情况部的介入就显得相当重要。

5月16日,俄罗斯远东萨哈共和国多个地区遭洪水侵袭,洪水侵袭了多个居民点。共和国总统鲍里索夫签署命令宣布这些地区进入紧急状态。当天,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普奇科夫就命令远东地区航空救援中心的两架飞机前往救灾。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36小时,一架满载救灾物资的伊尔-76运输机就从莫斯科起飞,并成为第一架抵达中国的境外援助飞机。这次救援也来自俄罗斯紧急情况部。

据了解,紧急情况部设在莫斯科的行动中心效率极高。每张办公桌上和每个房间里都安装两到三部电话和联网电脑。每个房间外都张贴有工作职责,从自然灾害到化学和电力工业突发事件等无所不包。该部还拥有据称世界上唯一的24小时预防和预测机制,其突出特点是实现了对自然灾害的全天候实时监测和预报,并对不断更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核泄漏、化学生态污染、国际人道主义物资运输、灾害地区居民疏散等紧急情况,紧急情况部于2009年重组其下辖的军事救灾部队。目前,该部的军事救灾部队下设10个救援中心、4个航空救援中心等门类齐备的分支机构,拥有7230名专业军事救援人员,17220名各类文职人员。

 
关键词: 应急救援 救援装备

  • 下一篇: 军民融合 直升机引领应急救援新革命
  • 上一篇: 专家:加大对应用救援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投入及储备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