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统一领导下的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指为了确保处置工作的协调一致、迅速及时,必须坚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并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个人,限期解决。对因官僚主义作风,应该解决而不去解决,调处矛盾不力,导致矛盾激化,再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实行责任倒查。
4、讲究策略的原则,指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既要依法办事,也要统筹考虑,把握时机,因情施策,妥善处置。注意把少数别有用心的组织煽动者同大多数怀有从众心理的参与者区别开来,把少数人的严重违法行为同大多数人的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要采用分化瓦解的做法,团结教育多数,孤立打击少数。同时既要迅速及时,对严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果断处置,又要妥善谨慎,防止矛盾的进一步升级激化。
5、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指公安机关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起因和规模来决定是否使用、使用多少和如何使用警力,根据事态的发展来决定是否采取强制措施。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一般情况下不携带杀伤性武器弹药,特别情况有携带必要时,应当严格按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等规定携带和使用武器警械。既要防止使用警力、武器警械、强制措施而激化矛盾,使事态扩大,又要快速反应,果断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依法采取措施,及时处置,尽快恢复秩序。对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敌对分子、蓄意制造事端的幕后操纵者和实施打、砸、抢、烧的违法犯罪分子,要及时依法打击。同时,人民警察在处置群体性过程中也要注意严格公正、文明执法,防止因言语、举止不当,引起警民冲突。
6、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善后工作。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平息,并不一定代表问题和矛盾得到彻底的解决,如果善后工作没有做好,群体性事件很可能再次发生,处置工作也将更加困难。为了确保处置工作的成果,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反复,在处置工作结束后,要继续做好善后工作,对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反复的因素,要保持高度警觉,并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化解工作。要认真剖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因同类原因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讲究策略,提高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艺术
就公安机关来说,在处置工作中必须做到指导思想明确、职能定位准确、处置方法正确。要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激”的原则,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原则和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实现矛盾“软着陆”的原则。严格按照公安部制定的《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的职责任务认真执行。同时,更要注重群体性治安事件处置的策略和艺术。群体性事件的现场处置是指群体性事件事态形成、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公安机关在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采取有效措施平息事态的阶段。公安机关现场处置艺术可归纳为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