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高位推动、夯实“三大建设”
市委、市政府连续六年将应急救援工作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纳入《云南省玉溪城市管理条例》;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出台了《玉溪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市委书记张祖林、市长饶南湖等党政领导先后率工作组到消防支队专题调研综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现场解决经费350万元。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强力推进“三大建设”。
一是加快器材装备建设。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特勤中队、战勤保障大队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充气车及“两室一站”建设和全市器材装备建设,购置消防战斗车8辆、器材装备700余件(套),配齐“四个一”(城市多功能主战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举高类消防车、重型泡沫车各一辆)车辆装备,战斗车辆超国家配备标准152%,各类器材装备超国家配备标准31%。
二是加快战勤保障建设。占地84亩,总建筑面积8421.72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的战勤保障大队和培训基地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22亩,总投资1900万元的江川一级消防站新建营房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已封顶;红塔研和中队已由研和工业园区管委会出资,购买研和政府专职队现有营房及土地,目前已通过无偿划拨全权交由红塔三中队建设使用;华宁大队营房扩建3亩用地也已通过政府批复同意,现已开工建设。8县2区大队建立卫生室且保障功能发挥较好。
三是加快指挥平台建设。投入1000余万元,完成了全市应急救援指挥光缆网建设,建立了峨山、通海、新平3个县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包括防雷系统、光缆通信系统、营区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图像处理器、VGA矩阵、AV矩阵等;出资500余万元建立消防支队信息中心、通信指挥中心、电视电话会议室,支队机关及执勤中队全部配备3G图像传输设备。
整合优化资源、建强“三支队伍”、
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指挥有力、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要求,做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做大多种形式队伍、做优应急管理专家队伍,逐步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全市应急队伍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建强综合应急队伍。在全省首家成立1支应急救援支队和9支县级应急救援大队,组建了10个普通消防中队建成灭火救援攻坚组、15个省级重点乡镇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6支高层(地下)建筑事故、化工灾害事故、烟花爆炸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山岳救助等专业应急救援队。
二是建好专家应急队伍。组建由消防、安监、环保、质检、地震、建筑、气象、自然灾害、石油化工、医学、疾控、特种设备等15个单位和行业的22名专家为成员的玉溪市应急救援专家组,制定《玉溪市应急救援专家组工作章程》、《玉溪市应急救援专家组联席会议规定》。
三是建实多种形式应急队伍。新增22支专职消防队和283支志愿消防队,全市专职队总数达36支,合同制消防力量达300人,数量首次超过现役。到2015年,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建立1支小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企业建立1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狠抓工作长效、健全“三项机制”
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增强应急救援能力,队伍是根本,保障是关键,长效靠机制。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实际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实现持续性、长效化发展。
一是健立应急救援指挥机制。设立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秘书长兼任应急办主任、设专职副主任、7名指挥长助理,成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部,出台了《玉溪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市级有关职能部门应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其他市级部门应指定负责人、明确工作人员;规范了值班、应急救援指挥制度。
二是建立应急救援保障机制。将公安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县级以上政府均将应急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解决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器材装备配备、教育培训、训练演练、培训基地建设等所需费用。
三是建立应急救援处置机制。组织公安、安监、石油、卫生、环保、气象、交通、通信、供气、供电、供水、地震、消防等应急救援相关部门对全市重大危险源信息进行采集和评估,编制了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等8类专项消防救援预案和化工装置、油气储罐、商市场等7个类型灾害预案6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