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全防护措施执行不够到位
1、不按程序办事。虽然《作战训练安全要则》、《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从灭火、抢险救援和业务训练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作了明确规定和严格要求,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却有困难。平时早上交接班器材检查保养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使用上存在不懂、不会、不知现象,不注重业务理论学习,不注重经验积累,对防化服、空气(氧气)呼吸器等涉及生命线的装备技术性能一知半解,对灾害事故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灾害的等级防护要求模棱两可。在灭火救援行动中,未建立空气(氧气)呼吸器使用登记、未设立现场安全员和观察哨等现象经常出现,留下了安全隐患和漏洞。
2、应急避险技能不强。面对多样化的灭火救援任务,以及我们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缺少对各类灾害事故特点和规律、危害程度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的全面了解,只注重处置的快速性,而忽视了科学性和安全性。平时缺乏烟热训练室、火幕墙、化工装置等真火情况下的模拟训练,战术训练开展还不够深入和广泛,应急避险技能亟待提升。
3、战评总结报喜不报忧。在战评总结、战术研讨工作中总是总结成绩的多,分析研究问题的少,尤其是对安全防护工作缺乏科学的分析研究。如此,不仅问题暴露不到位,而且教训也不能及时吸取。
(三)安全组织指挥亟待进一步加强
1、现场指挥员对现场情况掌握不够。指挥员对辖区情况不熟悉,过分依赖通信员及其他业务骨干,导致对重点单位和重要场所的情况“一头黑”;有的指挥员对于途中询情不够重视,没有很好地利用出车到现场这段宝贵的时间,及时跟支队指挥中心联系,及时查询平时录入的基础数据,导致到达现场后失去先机;有的指挥员对灭火救援现场的侦察不到位,不够细致,即使进行侦察也是草草了事,不能准确判断事故情况;还有的指挥员到现场后,由于救人心切,未进行侦察就立即展开行动,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2、现场指挥员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有的指挥员缺乏实战经验,特别是年轻干部,进入部队时间较短,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经验不足,临场组织指挥能力欠缺。另外,由于部分指挥员缺乏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面对比较大型的灾害事故现场,或者特殊灾害事故时,无法准确判断形势,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寻找到最有效的处置对策,致使指挥员不能根据火场情况适时调整战斗部署,正确处理进攻与撤退的关系,有效控制火灾,最终贻误战机,严重的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存在麻痹思想。部分中队指挥员,因长期工作在灭火救援战线上,实战经验丰富,但对灭火救援行动的安全意识过于随意,缺少在细节方面的防范意识,凭经验办事,平时小火小灾就不按相关安全程序来执行,致使指战员养成习惯,一旦大火大灾,现场就会出现组织指挥程序混乱局面。
二、提高灭火救援安全防护能力的主要对策
灭火救援安全防护是避免或减少灭火救援现场消防人员伤亡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灭火救援行动的重要环节。
(一)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深入学习历年来全国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事故通报、战例和影像资料,学习《灭火救援教程》中辖区易发生灾害事处置注意事项和行动要求,以及《作战训练安全要则》、《抢险救援勤务规程》,教育指挥员和安全员重点掌握灭火救援中爆炸、中毒、窒息、倒塌、塌落、烫伤、摔落、触电等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通过学习多年来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发生伤亡事故的惨痛教训,教育广大官兵要清醒地认识到消防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属于高危行业,危险因素很多,稍不注意,就极易造成官兵的人身伤亡。从而筑牢官兵安全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形成“时时、处处、事事”讲安全的良好氛面,将“讲安全、学安全”融入执勤战备、灭火救援和训练、生活、工作每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