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正文

山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5    来源: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农业机械:严格安全准入,强化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牌证核发和年度检验;实现全省农机安全技术检测“全覆盖”;推广应用移动式农机安全技术检测和农机驾驶人考试装备。保障农业机械安全投入,结合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力推进农机安全技术改造。推进农机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完善农机事故采集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严格查处无牌行驶作业、无证驾驶操作、酒后驾驶、违规拼装农机等行为。

职业健康:落实企业防治职业危害主体责任,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普查与申报系统及重点行业(领域)职业健康检测基础数据库。到2015年,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率达到65%以上,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高毒物品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5%以上,重大急性职业危害事件得到基本控制,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60%以上。开展粉尘、高毒物质危害严重行业专项治理,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防治示范工程。强化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加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职业危害案件。督促企业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改善作业场所环境。

(二)完善政府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执法能力。

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强化综合监管,落实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综合监管和各有关部门监管责任,确保权责明晰,统一协调。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体系。推进安全生产事权制度改革,扩大市、县安全监管部门管理权限,确保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上下级之间的衔接对应。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建立完善全省四级监管、五级网络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应急救援、职业安全健康监管等工作体系。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设立安全监管执法机构,并将其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体系。

强化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培训、执法资格、考核等制度,分级分类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严格新增执法人员专业背景和选拔条件。建立完善安全监管实训体系,实施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培训工程。到2015年,各级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培训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专题业务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改善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条件。推进安全监管部门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工作条件建设100%达到基本配置要求。改善一线交警执勤条件,将高速公路交警队营房以及交通管理设施建设纳入高速公路建设体系。实施农机安全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及装备建设工程,完善各级农机管理机构专用执法及检测装备配置。

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实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重点企业内部安全监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构建各级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应急救援、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支撑平台,完善省、市、县三级重大危险源动态数据库,建立覆盖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应急救援机构的信息网络与基础数据库。推进高危行业企业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系统,构建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机制。完善交通运输、消防和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建立民爆器材行业生产经营动态信息系统。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建设。

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强化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类分级监管机制。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落实非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对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非矿用产品实施安全标志管理。完善高危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准入职业资格制度。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健全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实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援助与服务示范工程。建立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三)完善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提高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

健全安全生产法制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安全生产地方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制定落实危险性作业专项安全技术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适应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的企业安全技术标准。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促进企业在安全投入、专业管理、技术装备升级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进而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国有大型企业安全生产累进奖励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权一致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部门间执法信息沟通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现场执法与网络监控、全面检查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和重特大事故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及整改评估制度。建立完善“覆盖全面、监管到位、监督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推行安全监管执法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群众投诉举报制度。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机制。

(四)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开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研发和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装备列入地方科技计划,将安全生产科技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经常性支出项目。加大力度在重点行业企业推广应用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推广机制。建设安全生产科技应用示范工程,推动安全科技成果的应用。

强化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专家队伍,加强高层次职业安全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智力支持。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办好技工学校,加快培养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完善省、市安全技术研究、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统计信息、考试考核、危险化学品登记、职业危害检测、宣传教育培训和执法检测等安全监管技术支撑机构。推进安全监管技术支撑机构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省、市各类技术支撑机构工作条件100%达到基本配置标准。完成省非矿山安全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职业危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安全技术标准研究、灾害事故分析、技术抽查等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

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发展安全装备制造业,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研发制造,作为安全产业加以培育,纳入政策支持范围。

推动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创新和完善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和整顿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专业服务机构诚信体系。促进安全评价、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安全培训等专业机构规范发展,进一步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在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许可等工作中的技术支持作用。监督专业服务机构依法依规进行相关安全生产服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下一篇: 陕西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 上一篇: 陕西三抓救援体系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