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安网

免费注册 | 会员登录 | 忘记密码 | | 会员服务 |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部门预算 正文

重大危机应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北京7·21大暴雨为案例视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6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核心提示:重大突发性政治危机——社会动乱,政府集体腐败曝光、对政府投不信任案,倒阁、罢免政府,政治性罢工、示威、游行,政府集体辞职,选举危机,国内典型事件为大规模群体事件,如法轮功闹事,拆迁问题集体上访,大规模农民工讨薪,静坐省市政府机关大楼等。

一、引言

重大突发性政治危机——社会动乱,政府集体腐败曝光、对政府投不信任案,倒阁、罢免政府,政治性罢工、示威、游行,政府集体辞职,选举危机,国内典型事件为大规模群体事件,如法轮功闹事,拆迁问题集体上访,大规模农民工讨薪,静坐省市政府机关大楼等。

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61年来最大暴雨,受灾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死亡77人。截至22日18时许,共转移群众65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道路桥梁多处受损,主要积水道路63处,路面塌方31处;民房多处倒塌,平房漏雨1105间/次,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地下室倒灌70处;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1]。

这次大暴雨暴露出我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防汛能力不足,我国建立系统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时间不长,实践经验的积累不够,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也还处于磨合与完善的阶段。从北京市应对此次城市重大危机可以看到,政府部门在危机预警、应急响应、资源调配和社会动员等方面虽然有着良好的表现,但同样也暴露出诸多问题。“7·21”特大暴雨带来的深刻警示是全民性、立体式的防灾减灾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以往城市灾害与危机管理研究多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技术角度,本文试图从政府公共管理及跨学科角度,在历史的追溯中关照今天,在今天的灾例中展望未来,以7·21大暴雨为案例视角对我国政府今后如何应对城市重大危机做整合性、前瞻性战略研究。

二、城市重大危机风险评估与排查

城市重大危机管理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城市重大风险事项、风险源、风险因素做出预测与评估。而此次北京大暴雨前整个社会对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不足,设施老化;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系统不健全;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的认识是不充分的,更谈不上前瞻性地未雨绸缪,对暴雨之危害性后果估计不足,预测不准。

我国是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化已经使我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进入城市。但与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配套的城市管理系统严重滞后,远远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我国各级城市,大都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大上快上,但各地政府重视的是“地上”而不是“地下”,这就必然导致各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严重滞后[2]。

早在1998年,中国南方多省市爆发洪涝灾害。在北京,众多专家参与了一次研讨会,会上便有人提出,如果北京大量降雨,下沉路段的排水就是最大隐患。因此,专家们提醒下沉路段要建立截水设施或者排水和蓄水设备,防止积水。还有专家展示了自己绘制的《排水设施规划图》。这个图所列出的积水分布情况与14年以后网友们在“7·21大雨”过后所自制的《北京积水图》上的积水点分布情况如出一辙。

其实,2011年夏季暴雨天气来临之际,我国北京、上海、武汉、南京、重庆、成都、南昌等大、中城市不约而同遭遇水涝,多个城市瞬间变为水城的现实,而当时我国现代城市管理、排水系统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重视。令人记忆犹新的是2011年6月23日,北京全市降水量50毫米,石景山模式口降雨量达215毫米,城区部分路段严重积水,3条轨道交通线路受到影响,2人触电1死1伤,大批下班的人们被困在路上。时隔一个月的2011年7月24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62毫米,密云北山下降雨量达224毫米,平谷、密云部分地区发生泥石流灾害,5900人被转移,4人死亡,1人失踪[3]。如果2011年6月、7月历经暴雨灾害有关部门重视对暴雨灾害的研究,预测大暴雨对城市的灾害性后果,预测评估城市基础设施对今后承受更大暴雨的能力,预测全市74座下凹式立交桥的泵站抽水能力,认真规划改造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深入研究管网与管网、管网与河道的有机联通,排查城市防洪排涝盲区,构建综合泄洪排涝雨水利用工程体系,可以肯定地说,北京2012年7·21大暴雨的应对处理就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市国土局在7·21大暴雨后的第三天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15个调查组,对全市10个山区县的重大隐患点、新增加的隐患点和避险场所开展了拉网式应急排查。4天内完成对10个山区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此次应急排查共调查了隐患点478处,其中有196处为新增加的隐患点。在478处隐患点中,崩塌有321处、泥石流有81处、不稳定斜坡有34处、滑坡20处、地面塌陷22处。共计新发现19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已经被纳入全市地质灾害台账。全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有一个明确的统计和详细的台账,且对新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的统计,将做成图鉴和报告,一起送达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10个山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4]。

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新增的隐患点,北京国土局通知当地相关政府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并立即展开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补发明白卡等工作,将隐患点的居民纳入群策群防体系。市国土局加紧印制了一万份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1100块警示牌,已经陆续运达各区县国土分局。市路政局组织力量对全市高速公路、国市县级公路沿线易发生地质灾害的路段进行了排查。经排查,共有易发生塌方山区路段213处,已设警示标志。

北京市水务局在7·21暴雨后已抽调全市水务系统的骨干技术力量,部署“7·21”暴雨及洪水的调查评价工作,该调查评价将主要分为九大部分,包括北京水务基本情况;历史暴雨洪水情况;“7·21”暴雨洪水调查;“7·21”暴雨洪水的计算分析;“7·21”暴雨洪水评价;“7·21”暴雨洪水成灾原因分析;暴雨移植分析;对比分析,即与1963年8月北京遭遇的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经验教训及建议。7·21暴雨及洪水调查评价对掌握暴雨洪水第一手基础资料,分析成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灾后重建和未来的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撑[5]。

大暴雨后全市已经启动74座下凹式立交桥的泵站改造工作,用时三年全部改造完成。改造完成之后,所有桥区泵站都可以应付60毫米/小时的降水量。完善各桥区的进退水能力,即通过加大压力、加大管道口径等使雨水来去自如。同时将进一步校核各桥区的汇水面积,确定接纳多大范围的水,能力内的水顺利排出、能力外的水不让其流入。而对于外来的“客水”单独建设客水的排水系统。在雨水汇集沿途加装排水口和新建分流排水管道,让雨水流往下沉式立交桥的半路上就被分流排走,减轻泵站压力。外来“客水”与桥下自有水将各行其路。

 

  • 下一篇: 北京市应急能力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
  • 上一篇: 互联在线献力潮州政府应急指挥系统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Copyright Reserved 2009-2018 版权所属:北京启翰科技有限公司© 应安网 客服中心010-88795992 应安网提供技术支持

  • 商务专员
  • 客服1
  • 商务专员
  • 客服2
  • 业务合作
  • 业务合作
  • 消防救援QQ群
  • 消防救援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