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言,“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自古以来行军打仗,后勤保障就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在和平年代,战争虽只发生于局部,后勤保障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灾害救援现场。
回顾五年前汶川大地震、三年前的玉树地震、今年的芦山地震,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系列先进野战装备的投入就对救援起了很大作用。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救灾应急体制建设日臻完善时,也少不了军事后勤力量的投入。
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
随着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抗震救灾技术支援队到达芦山县震中,4月21日凌晨,芦山县芦阳镇大川河畔建起了震区首个野战供水站。水电中断是地震后的常态,而此地灾区群众和救援官兵能得到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要得益于野战多功能净水车的“介入”。
所谓野战多功能净水车,是一种移动方便、灵活、独立的净水系统。净水车由汽车载体和水处理设备组成,车中安装有两级精密过滤器、高压泵、净水罐等高科技设备,能够对江、河、湖、塘等地面水、地下水和海水、苦咸水进行处理,达到生活用水标准。被广泛应用于部队作战、野外作战、地震救援、洪水等自然灾害及战时临时供水。
和野战净水车一道开赴灾区的还有具备各种功能的车辆。
野战炊事车相当于“流动厨房”,能在野战条件下加工、烹制膳食,半小时就能解决几百人的用餐问题。
据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大光介绍,汶川地震救灾中曾出现的XCT-97型炊事车就是我军研制的第二代炊事车,分高原型和平原型。高原炊事车上还配备了自动增压、抗寒、抗风等设施。
4月21日,在成都军区第42医院的多功能野战手术车上,医生连线北京专家,为在地震中受伤的12岁女孩高诗琴顺利实施脾摘除手术。这也是震中现场第一例重大手术。
“以医用方舱为依托的野战医院,可快速展开几百张床位,对卫勤分队尽快形成保障力具有重要意义。”李大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野战医用方舱由功能舱、通道舱、技术保障舱组成,能够完成伤病员分类、紧急救命手术、早期外科处置、早期专科治疗等危重伤病员的救治;同时配有野战X线诊断、野战临床检验、卫生器材灭菌、野战药材供应、卫勤作业指挥、远程会诊等多种功能设施,适用于完成战时伤病员救治任务和平时野外演习、灾害救援等野外环境下对伤病员救治。
与饮食医疗同等重要的就是灾区防疫。4月23日,成空野战防疫队携带防疫车、电动喷雾器和大批消毒杀菌药物,从芦山县龙门乡成空抗震救灾指挥所出发,前往青龙场、宝盛等重灾区开展消毒防疫工作。
一台新型野战防疫车采用常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和烟雾作业3种方法,20分钟内可对5000多平方米的灾区完成防疫消毒处理。防疫车还配备有生物快速检测仪、微生物采样器等30多台高新防疫装备,以及35种防疫药品。防疫人员的行动目标是进行大面积快速突击消毒杀虫处理,对水质和食品卫生情况进行检验监测,并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防控。
从后勤的角度有一句常用话: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和平年代,在进行大规模的灾难救助时,后勤保障的程度能考验一支部队能否打胜仗。
“军队实战其实是一种物质基础的反映,尤其在总体战概念提出后,后勤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部队战斗力。比如一支装甲部队要进行长途奔袭,若油料补给跟不上,会影响持续推进速度,最终也许会影响战斗结果。”军事评论员朱江明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世界军事》杂志总编辑陈虎大校认为,芦山地震投入的部队兵力上万,受灾群众的数量到百万量级,相当于大规模战争人数。一系列新的、高技术装备在抗震救灾当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展现出我军后勤装备建设和支援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军队为救援打冲锋
当前,我国在面临特大自然灾害时军队是救援力量的主体,且参与救灾的优势非常明显。
“我国的自然灾害一般发生在山区、高原地带,不但需要救援的机动能力,还需要良好的体能素质。紧急救援也必然涉及医疗,如果野战医疗水平高,在救援中能极大减少伤亡率。”朱江明说。
2005年颁布的《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军队和武警部队主要担负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等任务。
目前我国已组建抗洪抢险应急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核生化应急救援队、空中紧急运输服务队、交通电力应急抢险队、海上应急搜救队、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医疗防疫救援队、气象保障应急专业队等9类5万人的国家级应急专业力量。各军区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托现役和预备役部队组建4.5万人的省级应急专业力量。
李大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我国采取多样化军事任务。强调解放军在具备遂行核心军事作战行动能力的同时,应具备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包括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也包括维和与反恐行动等。
今年4月16日发布的《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指出,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中,中国武装力量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承担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救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