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通知》(川办函〔2010〕124号)有关要求,全面加快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着力提升火灾防控能力和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切实优化消防安全环境,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1、开展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2、落实政府部门消防工作“四项责任”。进一步落实政府部门组织领导责任、监管责任、设施建设责任和检查考评责任。
3、夯实农村和社区火灾防控“四个基础”。进一步夯实农村和社区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群防群治工作基础和队伍建设基础。
4、提高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四个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水平、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水平、消防宣传教育水平和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二)夯实公共消防基础。
1、加快消防规划编制。2011年完成《绵阳市城市消防规划》修编,重点解决消防站布局不合理、消防指挥中心功能不全等问题;按照“县城有蓝本、乡镇有专篇”的县乡消防规划编制原则,在2012年完成全市所有建制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消防规划编制工作。
2、加快消防通道规划和建设。依托城市主、次干道及支路,规划建设应急救援车道,确保应急救援车道畅通,满足火灾和应急救援车辆通行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设计、建设城市道路,确保间距、宽度、坡度及转弯半径符合要求。加快城市中心商业区、居民住宅区停车泊位建设,切实解决停车泊位占用、堵塞消防车道问题;商业步行街、小区车道入口处不得设置路障,消防车道上不得随意停放车辆、设置障碍,为消防车辆通行及扑救作业提供保障。
3、加快消防水源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加快推进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源管网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消火栓、管网建设与城市改造、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2011年建成市政消火栓509个,2012年建成市政消火栓465个。市政消火栓建成后应经公安消防机构、城市供水管理等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市住建、水务部门要加强对市政消火栓的维护,确保消防用水。工程建设需要迁移市政消火栓的,应报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各地要加快建设取水井、取水码头、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并于2015年前完成当地消防取水码头建设任务,确保全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全部达标。加强居民小区消防供水管网等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重点解决居民小区消防供水管网等建筑消防设施无人管理、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4、加快消防队站建设。根据“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发展需要,新建消防特勤大队、战勤保障大队、消防培训基地、市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暨应急救援中队、农科区消防站、永兴消防站、梓潼消防站、盐亭消防站、教育园区消防站等消防站点。要确保消防站建设规模、规划布局与选址、建筑标准、建设用地、装备标准、人员配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符合《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相关要求(具体实施计划见附件)。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志愿消防队伍,普及消防组织建设。在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市、县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定解决专职消防队员工资,并落实医疗保障及有关抚恤政策。
5、加快消防器材装备建设。各地要按照标准配齐配强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装备,重点为水上事故救援队、高层和地下建筑火灾救援队、道路交通事故救援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等救援队伍配备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器材装备,切实提高消防部队攻坚克难的能力。到2015年,全市消防部队个人防护装备和特勤装备达标率要实现100%,各执勤中队配备1-2辆压缩空气泡沫车,并配备消防部队登高平台消防车、高喷消防车、防化洗消救援车、大功率远程供水车、排烟消防车等特种车辆。
6、加快消防通信建设。2011至2012年,新建消防指挥调度中心及信息中心。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综合集成建设,完成KU卫星传输系统建设,建成单兵视频传输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实现火灾抢险救援现场实时图像远程传输、救援作战远程指挥、调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