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支队以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及《云南省地方消防经费保障标准》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全力推动全市消防装备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实现了由“量少质弱”到“量足质精”的蜕变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形成了数量足、装备精、结构优、功能全的装备建设新格局。
高起点——谋划。评估论证“精”。制定出台《玉溪市公安消防部队装备建设评估论证工作实施方案》,由市政府牵头,会同市应急办、发改委、财政、安监、规划、供水、供电、供气等14个职能部门组成专家组对全市8县1区1管委会10个大队11个中队的现有车辆装备数量、类型及性能等进行评估论证,精确分析全市消防部队装备配备情况,提出50余条合理建设意见,对全部装备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补缺填空。统筹规划“准”。市政府连续六年将消防装备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政府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根据《公安消防部队2012-2015年灭火救援装备建设规划》,主城区三个中队达到“四个一”(城市多功能主战消防车、多功能抢险救援车、举高类消防车、重型泡沫车各一辆)车辆配备标准。经费渠道“宽”。市委书记张祖林率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深入消防部队调研,着力解决消防部队业务经费“难题”,市、县两级消防经费保障实行“双重领导”机制,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消防经费保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3年,全市消防部队业务经费预算3443.97万元,较2012年增长88%。
高效能——配置。执行标准“严”。投入2000余万元配齐所有消防中队举高类消防车12辆(40米登高平台消防车1辆、30米云梯消防车1辆、20米举高喷射消防车9辆、16米举高喷射消防车1辆),抢险救援类消防车11辆(具备照明功能10辆、具备牵引功能8辆)。划分类型“细”。根据各地地域特点和多发灾害事故类型,将全市8县1区1管委会10个大队11个中队划分类型区域,在满足最低配置标准的基础上,对现有车辆器材分级、分区、分类别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装备配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最大性能。装备配备“强”。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加强装备建设,实现4个100%(个人基本防护装备、特种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和攻坚组装备配备率均达到100%),各类器材装备1.2万余件套,超国家配备标准31%,消防装备建设水平和结构层次实现质的飞跃。
高标准——管理。采购程序“正”。通过需求论证、发布公告、集中谈判、公布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实物验收等6个步骤进行竞争性谈判,进一步规范装备采购程序,提高装备质量。管理流程“顺”。先后制定《装备器材管理规定》、《车辆保养细则》和《巡检规定》,创新推行器材装备“网格化”管理,以中队为基本单元,将中队干部、班长、器材管理员、驾驶员、战斗员(攻坚组队员)划分为若干网格,按照“谁负责、谁保养”的原则,制定网格化管理职责和任务。队伍培养“新”。着力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保留、使用和激励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分级分类培训方式,通过岗位培训、年度轮训等方式,组织执勤中队开展“一懂两会”(懂基本技能、会检查、会维护保养)师资培训,不断提高装备骨干专业技术水平。
高力度——保障。联席机制“全”。组建由消防、安监、环保、质检、地震、建筑、气象、自然灾害、石油化工、医学、疾控、特种设备等15个单位和行业的22名专家为成员的玉溪市应急救援专家组,制定《玉溪市应急救援专家组工作章程》、《玉溪市应急救援专家组联席会议规定》。物资储备“实”。建设区域性应急保障运输网络,编配物资运输车、饮食保障车、装备抢修车、运兵车、加油车和移动供电照明设备,与卫生、交通、通信、气象等部门签订应急联勤保障协议,制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方案》,明确联动单位职责任务和应急物资日常储备量,确保物资储备充足、应急响应迅速。战勤保障“足”。投资5000万元建设战勤保障大队、消防训练基地和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等相关项目和配套设施;投资6000万元建设特勤二中队(水上特勤队)、高新消防大队及九龙片区中队、研和工业园区红塔三中队;投资8000万元建设江川、新平、易门、元江、华宁五个大队营房。